仙游这块神奇的画乡沃土,出过驰誉海内外的著名国画大师李霞、李耕、黄羲,近年来崛起画界的林敏, 1945年出生在书峰乡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职守讲坛的教师,精通音乐和书法,他从小对书法情有独钟,乐器也是迷恋不已。父亲每晚教他写字,没有完成临募任务,责其不能入睡。严格的家训和艺术熏陶,铸就他自强奋发的性格。当时家道清贫,单靠父亲微薄收入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困窘忧愁。林敏是八个子女中的老大,他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所承受的重量,在困境面前不徘徊、不沉沦。初中毕业就开始步入人生,闯荡世界,上山砍柴卖瓦窖,奔波城里学木匠,制作家具,雕刻眠床,进驻寺庙绘壁画,饱受风雨,体味人生。
林敏年小就有绘画天赋,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在娴熟木工的基础上转道工艺设计。后来,悉心钻研历代名家的国画技艺,师从李耕国画大师高足周秀廷,在生活和实践中把握创作规律,刻意求新,独辟奚径,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他创作题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俱佳,精雕刻、谙书法,尤其“四君子”,更是妙笔传神。他擅长画竹,体味真实:竹叶结构由个、分燕尾交替组合,竹杆上下相承,下短上长,用笔直,竹节不能臃肿。竹枝与竹节要相接,枝生有雌雄之分,单节为雄,双节为雌,雌竹生笋,雄竹不生笋,雌竹叶密垂沉,雄技叶扬刚劲,技叶相接,技有所生,叶有所归。三杆竹须用两杆淡墨,一杆浓墨,方显出远近,画竹叶时,要象写隶书那样,不必画太尖,才能体现画家的功力。
他的艺术人生在时代变革的形势下,面临挑战和机遇。1997年,他受聘在仙游工艺城任艺术总监,值时,北京国画大师刘恪山、张仃率队160多人专家、学者到该公司视察仙游古典家俱市场,在仙游饭店会议厅,当场看到林敏挥作的《梅花图》大加赞赏,夸其笔墨苍劲清秀,墨色淋漓泽厚,堪为上乘之作,后录启功先生题董寿平 画梅之诗:“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相赠。林敏意想不到天上为他送来了刘大师,喜悦激动交加,恳请指点,恪山笑答:有缘相识,期望努力,绘百幅梅花作业寄京批改。尔后,书信往来不绝,师生情谊深厚。2001年,悦山邀他赴京面叙约稿,真是“艺坛趣事瞬间起,丹青连结京仙情。”秀廷时常牵挂这位多才多艺的弟子。2003年起连续三年来到林敏家,长寓10多天,膝促谈艺,言传身教,授以国画创作“玄机”、“妙法”,使他对传统国画创作有新的启迪和感悟。从此,他在刘、周师父的教诲下,更加意志风发,专心创作,艺术得以提升和超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国门敞开,林敏用娴熟精湛的笔画书写昇平盛世,相继到马来西亚、永安桃源洞、仙游太子府公园设计宫庙匾额龙柱、园林亭榭,并创作许多富有影响的经典艺术作品,在国画艺术的道路上取得骄人的成就:
《高风亮节》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弥勒佛图》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2003年应全国美协、书协主席靳尚谊和沈鹏的邀请参加赴澳门、泰国艺术交流团,《梅》、《竹》图分别被澳门政府、泰国政府收藏。
2008-2009年,35幅作品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等相关权威专业部门编辑,选载《中国十大画家》、《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二十人》、《精英风采》、《中国精品艺术》等大型画册。
林敏的艺术建树博得军布、姚天沐、易苏民、许怀中等名家的褒掖和题辞,新闻媒体亦跟踪报道。
林敏先生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国家博物馆画廊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台湾)会员。
作家冯定说:“逆境总是有的,人生就是进击。”数十年来,林敏就是不气馁,不放弃,一往无前,越挫愈奋,他的人生充满坎坷曲折,充满梦想与希望,镌刻着艺术的印痕。前几年,他搬进新居,拥有一间画室,一间陈列室,客厅里摆放着平时演奏用的扬琴、古筝、二胡、中西组合的器乐,朋友羡慕说:改革及时雨绽开吓敏迟开的杜鹃花!虽已六十开外的林敏,仍神采奕奕,谦逊有加,乐观诙谐,常说:“党恩永记,艺事不忘,我要挥毫每一天,我要快乐每一天,我要活到老,画到老,给后代留下一些益的东西”。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闪亮,只见林敏与一伙退休老人欢聚一堂,谈笑风生,拉拉唱唱,弹奏艺术人生,弹奏和谐盛世,弹奏夕阳赞歌。 (张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