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人们世世代代永不停息,人们把幸福的生活当做人生的理想,其实呢人们追求幸福的同时,对幸福的一个轮廊都是很模糊,传统的经典《论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或许能帮你我对幸福作一个引导。
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满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还不行”。
子贡便转了话题:“那么满村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
孔子说:“也不行,最好是满村的好人都喜欢他,满村的坏人都厌恶他”。
被人喜爱是构成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被好人喜欢,坏人厌恶是善良正直的品质所致,《论语》中孔子提出幸福所具备的条件,善良和正直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
孔子曾说过,君子谋求的道,而不是食物,忧虑的是道不能施行,而不忧虑贫穷。在孔子看来,谋食与贫穷只是一般人们所忧愁的,真正的君子以实现“道”为目标应超出一般的欲念而达到人生的至善,唯有至善才能真正给人带来幸福。对于现实中大多数人而言,追求善固然可以,但舍弃物质欲念而追求脱俗的幸福,恐怕不少人都会以为这是现实感的傻气。可追求幸福的人似乎忘了一点,幸福本身本来就属于心灵的东西,物质只占一点点,或者说本来就可以忽略不计,因为物质的东西能归属心灵的东西太少,对于心灵来说,对物质的满足易得到快乐与幸福,满足易得到心里的和谐。
或许传统经典《庄子·山木》中讲过这样的故事对我们有所启发。
阳子是战国的哲学家,一次去宋国晚上住在一家旅店。
旅店的主人有两个侍妾,一个长得很美,另一个却长得很丑。但是长得丑的那个侍妾很受人尊敬,被人视为高贵;那个长得美的侍妾却常受到人们的冷落,常被人视为下贱。”
阳子不解就问旅店的童子,童子回答说:“那个美丽的侍妾自以为外表很美,但我们却不认为他很美;那个丑的侍妾自以很丑,但我们不觉得她丑”。
阳子说:“弟子们记住,行为善良却能去除显耀之心是真正的善良,这样到哪儿都会被人们喜爱。”
这个故事有些滑稽,但它告诉我们善良在哪里都会被人们的承认无关乎人的表面的东西,你是贫或富,你是否丑与美,人们只在乎你是否善良的心。在古人看来只有安贫乐道,坚毅、坦诚、施仁爱之心,行宽恕之道的人,才能得到幸福。但有些现代人,过于强调金钱物质的满足,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以至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物质的奴隶,从而失去了自我。获得幸福而又不丧失自我,对现代的人来说,应该是比较难把握的,或许以上传统的经典故事让现代的人能悟到一些。 (蔡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