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君德”的效应
【发布日期:2010-07-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君德”就是君主帝王的品德。那么品德的优劣则直影响决定着他的行为,尤其是帝王的品德行为直接同朝代的兴衰相连结。上古时代的伏羲、女娲、神农三位皇上,为一国之至高无上君主。他们的功德之博大,影响之深远。使普天下人不知用何物来计算和衡量。这些上古帝王颇为自觉地依照自然界规律和人类自然法则,再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出符合人们物质和精神所需要的一套理论、法则,使之长治久安,天下太平。他们的品德是高尚的,是合乎人们意志而受人称颂的。一句话,他的优良品德深得民心,因此自然而然地得天下。否则,就不言而喻。
君德的崇高,当然是君臣的关系和睦,相互礼让。朝廷有了这么好的表率,各级之间的关系亦就默契、完好,其美德自然而然就会感化百姓,教化庶民。三皇的优良传统,必然影响了五帝的言行,他们的高尚风徽之治国策略——以德治国,正是用善用有为而治的法则,使黎民百姓受到感动、鼓舞。天下人自以为天生就有这么高尚品德的君主,民安国泰,风正气顺,盛世昌明,这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五帝之无比仁德的成功体现。帝王以德治国,是征服人心,是使人甘愿归服。成为我中华民族历史优良道德之楷模,成为之后各朝代帝王的行为道德准则,甚至成为一国之君的“神明quot;而倍加顶礼膜拜。其实,社会是错综复杂的,历史并非那么简单。自古以来,人际关系是一部读不完的“天书”。
大凡失败的君主,首先就是大失君德,缺乏理智的品行修养,导致种种的社会矛盾,处事失误,直至丧失江山。最后被历史淘汰,惶惶然退出历史的舞台,甚至成为千古遣恨,千秋罪人。
历史告诉我们,夏代崇拜忠实,殷商时代注重文明教化,周朝倡导文治。三个不同的时代就这样循环往复,出了问题作了纠正。之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又进行改进,不断改善。其实这也是社会历史的进步过程。他们留给后代乃是:仁德之政、霸者之政、强权之政的治国策略。历史进入汉代,帝王各有所长,汉高祖刘邦及光武帝刘秀皆从民间崛起平定天下祸乱,开创帝王基业。他们豁达大度,谨慎小心,收拾残局,拯救生灵于涂炭。帝王执掌一个国家,制定法令、政策、制度,是为了防止衰败,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泛滥。其目的是确保国家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如果凭空妄想让腐朽势力自动退出历史舞台,那是绝不可能的。诚然,还得视法律法规的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整治腐败,使国家健康地朝前发展。
众所周知,历史是公正无私的,无论你是一介布衣,还是至高无上的君主,都要面对世人的指点评说,明君贤臣,自然受到历代人民的赞扬;暴君污吏必定遭受后人的唾弃、谩骂,受到无情的批判,乃不为人所齿,遗臭万年。在现实社会中,某些人一旦大权在握,就不知自己是谁,无视法律,被金钱所迷惑,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贪污挪用公款,生活腐化坠落,置人民利益于脑后,贪图暴利,追求享乐,最终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受到法律的应有制裁。
也许是天意安排,或且是人民的推举,历史的必然,把一个有仁有德的人受命为国家权力的帝王。那就毫无疑问地要创出伟业造福子孙后代,自始至终必须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使先辈的优良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流芳百世。否则,坐享其成,姑息养奸,听言谗言,听之任之,终究要落个国破家亡的悲惨结局。
在历史长河之中,有关典型的君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坐在太上皇的至高至尊的宝座上,lsquo;就得以身作则,洞警秋毫,独具慧眼,使他的主子超然独立,胸怀大志,虚怀若谷,尽心尽力,勤政爱民,有错必纠,奉公守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分辨是非,大公无私,名符其实的具有这种才智和境界的君德,才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人民的领袖。这样的话,必将得到世人的无限崇敬、爱戴与拥护,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新时期30年来党的伟大创造历程的最精辟总结,是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难地但是成功地实现认识上和实践上新的伟大觉醒的结果。在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可见其君德是极其高尚而又伟大的。
这,亦本是施行继承君德,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伟大战略措施的可贵成效和伟大的创举。(郭大卫)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