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表面上看,孔子回答得不愠不火;但仔细一想,孔子是话中有话。
怎么样来搞好政治,理好国政呢?孔子是从“政”字的字义学入手来论述的。所谓的“政”,简单说就是“正”。“正”展开来讲,大约有正义、正直、公正等等意思。那么,这“正”由谁来实现呢?在孔子看来,应当是由主政的人来实现的。问话的季康子本身就是主政的人,所以孔子说您当领导的首先就应该正,您正了,还有谁敢不正呢?显然,孔子是觉得你这季康子本身就不怎么正的,所以说起话来也就不那么客气了。
其实,关于“政”的字义学意义,应该还更丰富,只是孔子在这里不提罢了。政,从攵、正,正亦声。攵为动词,有敲打、强制之意,即通过一定的强制、约束措施或手段,使得社会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今日之“路政”、“税政”、“盐政”、“邮政”等等,正是在本义上使用的“政”。因为孔子心痛于季康子之不正,所以只对他提出了“先正己”的要求,而对于“后正人”则采用了引而不发的办法。不知季康子是否领会了孔子的意思呢?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看来季康子是没有领会孔子的意思,所以又提出一个关于社会治安的问题来了。季康子说,社会治安状况很糟糕,特别是盗贼太多,以至成患,这要怎么办呢?孔子本来只是心痛于季康子的不正,想给他启发一下,希望他能从自身做起,自觉纠正,主动整改,不料这位季领导并不理解,还向他抛出第二个问题。孔子原本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但是面对这样的领导,也不免有些烦起来了,于是就没好口气地刺了他一句:哎呀,像您这样当领导的,如果自己不贪心,一心一意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起来,您就是给他们发资金、评先进,他们还不一定愿意去做那些偷窃的事情呢!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看看这季康子,不但愚顽不化,而且脸皮还特厚。孔子明明告诉他自己不要贪了,就不会有盗贼了,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也能根本好转,可是季康子却还要说“严打”一下看看如何。这时,本来温、良、恭、俭、让的夫子实在忍不住就发起火来了:哦,您当领导就知道杀杀杀?除了杀就没有别的办法吗?您如果能给老百姓带个好头,老百姓都向您看齐,整个社会不都文明起来了吗!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处在领导位置上的人就像风,老百姓只不过是草,要不怎么说草民草民呢?你们当领导的在上面吹得是好的风,草民自然就服气,就熨贴,就听话,就与您齐心协力了。
季康子走了,孔子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郁闷着呢。想想自己一个当老师的怎么能和当官的沟通得来呢?于是更加心痛,大吼一声: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一吼,吓得几个在办公室等着问作业的学生,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是否还要去报考公务员呢?连子张也怀疑老师曾经说过的“禄在其中矣”的法宝到底能不能行得通? (今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