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周易与中国画
【发布日期:2010-09-0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作为中国最玄妙的古经典《周易》,它极天地之渊蕴,尽人事之终始。其语言古朴典雅,庄重凝练,内涵精深,包罗万象。涵盖领域之广,哲学体系之完整。统摄一切,罕有匹敌!
那阴阳互动的建构方式与通变致久的发展观点,蕴含了艺术思维的精髓要义,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更是对于我国的中国画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笔者道出几点自己对“易经与中国画”之间辩证关系的肤识!
一、 “画”本于一
《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个理论体系,在清大画家石涛的“一画论”中得到最真的体现。他说: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他认为易道即画道,体现了中国哲学之本体,意识之心源。他的另外两部画论;《氤氲章》和《画语录》,里面更是详细阐述出绘画的本质和技能,源于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中,剖析得尢为详细。
二、观物取象
《系辞》中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其意思就是指,在对外界物象的直接观察的基础上,加以提炼与创造。这对中国画的创作是一脉相承,两者之间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画家进行书画创作,必须深入大自然,进行观物取象。历代画家都强调师法造化;如石涛一直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hellip;hellip;毕竟国画艺术,本来就是天与人类灵魂的合成物。当然,中国画的创作也一样并不一味推崇对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真实描摹,简单的照相机似再现。
三、天人合一
《 易》道的最基本精神,就确立着天人合一的宇宙模式。《周易·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圣人通过画卦设象,敷章摛文来阐微显幽。中国文化本来就不是将人与自然相互对立,而是惟取中正。泯除差距。并强调物我相通,主客相融。不偏不倚,平衡和谐。所以,一个画家必须要深观现实,对生活有着执著深沉的热爱,才能启悟灵性,开阔眼界,迸发出一个个的创作激情与冲动。中国书画的美、魂,尽在阴阳中!不识阴阳太极,天人合一又何从谈起。记得某位名人曾说过;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
四,阴阳互动
《易·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立天地之道曰阴与阳。宇宙之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如;天为阴、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所有的都是在对立中求统一。应用国画上面,同理;有墨处为阳,无墨处为阴。浓墨为阳,淡墨为阴。那上面的每一线,每一点,都需要有生态,有态即有形,笔线才能生发,阴阳才能互长,达到既对立又统一。否则,刚者至于偾强而拂戾,柔者至于颓废而暗幽(姚鼐,言)。就如一幅完整和作品,上面墨线要相融相济,假设线太多就过刚,墨太多就过柔。要互相牵制、衬托。世间万物具是在阴阳二气互相包容、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消长摩荡的状态下孕成。
笔者不敢妄言,每个国画家都需要去研究周易。但如果真能将两者兼容,让体内的气机与自然的阴阳二气和谐律动,你就会体验与感受到妙合化权,思与神合,会时时突涌出一种神奇的创造之力,那种灵气真好似有“神”在凭附着你。到时你笔下的作品也就雅逸流美,自然天成了。 (吴朝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