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白沙听雨
【发布日期:2024-1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建平

 

丽江坝白沙古镇,位于玉龙雪山脚下,是纳西族古都。

早在唐朝,南诏王封玉龙雪山为“北岳”的时候,丽江王木氏祖先就开始在这里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

也许是老天有情,抵达白沙镇口,竟然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透过雨幕,旧痕斑驳的白沙蒙上了一层水汽,显得更古老了,有种观看历史黑白胶片的错觉。

粗糙的石板街上,游荡着一些穿雨衣打雨伞的行人,不知宋元时期的雨中白沙,该是一副什么模样?

那时,这里尽管是丽江坝的政治、经济、商贸和文化中心,想来该不会有成列的店铺吧,更不会有这些躲在新潮雨伞下雨衣里探头探脑的行人!

一个旅游目的地,如果商铺和游客一多,就会被席卷而来的商潮淹没,失却了原生态韵味,就像水镇周庄和丽江古城,游人挤得摩肩接踵,只能看葫芦群样的人头,听南腔北调的噪音。

所幸老天眷顾白沙,游人不是很多,还随心所欲“吓唬”游客,赠你一阵“清场”的夏雨。

白沙古镇中心“四方街”,意为“四通八达,权证四方之意”,古时曾是交易集贸中心,也是束河古镇及丽江古城“四方街”的雏形。街正南立有一座双层牌楼,楼额挂有“世界文化遗产纳西古王国之都——白沙”的黑色牌匾,就像历史的暗夜黑得深沉。它既是白沙的标识,也宣示着古镇的特色。

避雨躲进牌楼下方形门洞,滴滴答答雨声中,“白沙面谱”别有韵味:一纳西族老妇正在墙角为一男子扎“三搭头”,扎得那男子露出古怪的笑容。

那些爱美的姑娘,穿民族服饰,画着妆,带着摄影师,无惧风雨地扭身笑傲于街头房角,留下风流倩影。

牌楼旁“云知稻”菜馆楼栏上,有个披貂皮服饰的女子正作势搭弓摆拍,好一副王者威风。

穿过牌楼,沐雨折进小街游逛,这里有樊楼食府、云过香囊、锦匠皮艺、花间摄影、云归处民宿、玛古阿米野餐园等,一派云情雨意的纳西遗风。那樊楼,悬挂着一色大黄灯笼,令人想起北宋东京最繁华的大酒楼。

积善铜艺是家手工作坊,坊里一群小朋友在“叮叮当当”敲铜模,“叮当”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白沙锦绣艺术院则是东巴刺绣示范基地,地面铺砌传统鹅卵石吉祥图案,门窗和工艺瓦老气横秋,不仅可以领略纳西传统建筑庭院之美,还可观赏独特的民族刺绣文化。

雨巷深深处,藏着白沙老味道。上千年来,祥和安静的纳西人家就在这里春耕秋收,繁衍生息,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贴近那些雨中小店,时光似乎停止了流动。

瞧,有家铺面的女店主面壁喝茶,只留一只蓝孔雀在探头守门。还有家店铺则放任一只西施狗蹲在柜台上看店,好一副悠闲模样。

雨中古街上,有家唯一有顾客排队的“一个诗人的馒头店”,贴有店主照片的店牌上写着“左手馒头,右手诗歌”。

来自昆明的“馒头诗人”高连学中年遭遇破产,于是蛰居白沙古镇,慢工出好活,把香软的玫瑰馒头做到了极致。游客们如蜜蜂闻香而来,但因一屉屉手工馒头产出有限,有时要排队数小时才能一饱口福。

“今日会变旧,明日会来临,不必挽留每一次日照金山。”留着艺术型马尾辫的高店主每天写一首诗,发在朋友圈。他表白:“对我来说,馒头是肉体粮食,诗歌是精神‘粮食’。没有馒头,我肯定活不下去;没有诗,我也‘生存’不下去。”

看来,他的馒头里不仅有玫瑰,还有诗与远方。

在这个古镇这种雨天,适合放松心情,静静地发呆。于是在四方街角的山千池咖啡馆二楼,泡了一杯咖啡,点了一碟葵花籽,听歌又听雨,慢啜时光。正如咖啡馆门面上方横幅所写“今天宜放空”。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弹吉他歌手演唱的《在水一方》悠远凄迷,与雨中的白沙情调颇为合拍。

打量全馆,古典风格装饰,幽暗的灯笼,每一扇窗户都是一幅画。对座,一对情侣嗑着瓜子翻看手机,歪头搭肩,一副漫不经心模样。眺望窗外,玉龙雪山披云戴雾不露真容,包浆的古街黛瓦绿树被洗得清新。这个阴沉天空下的纳西族古镇,笼罩着一种应有的古朴与宁静。

可惜在这种雨天,却听不到“天籁清音亭”里老艺人演奏的“白沙细乐”了。据说那是东巴举行祭天仪式时演奏的古典音乐,演绎了纳西族的发展历史、胸怀气质以及民俗特性。要是能在玉龙雪山下聆听这种穿越时空的“元明遗音”,那就十全十美了。

所幸老天爷的弥补,能在白沙古镇听雨声演奏的“细乐”天籁,听心情被雨水湿润,听灵魂与天地的交感,听多少回忆在雨中飘逝……

宋代诗人蒋捷所作的《虞美人·听雨》写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出了人生听雨三境界。

有人说,狂欢,是一个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在旅途中,听懂白沙古镇雨的“细乐”,领受心情的寂寞与放松,体验命运的孤独馈赠,思考自己的别样人生,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白沙听雨,真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