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仙游郑清为,三岁便失怙,少年又失学。从小由他不识字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大,并以古代名人岳飞、蔡襄等忠孝廉洁的故事教育他,希望他刻苦读书,长大成才。正值少年的他,失学不失志!在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的日子里,他白天劳动,夜间读书,不分寒冬酷暑,一盏小油灯之下,经常读书、写日记、习作诗文。到底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七、八岁时,他积极参加村里文化教育活动,被组织上选拔进师资培训班,并以一等学习模范选调进仙游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排在文秘工作岗位上。
有人说郑老是行走乡间“唱着太阳和土地的赞歌”的诗人;我省著名文学评论家杨健民先生称赞:“淡泊的清为眼里却有一片沸腾的生活,手里却有一把久经磨砺的笔。他的文章写得实在,实在得让人觉得生活跃然浮在纸上”。在后期文学创作中,老作家在写诗之余,涉足到散文,又把文学创作大大向前推进一步。我国戏剧界“三驾马车”之一的剧作家郑怀兴在清为散文集《聪明花》序言中说的那段话,也许更能体现他后期散文创作的意境:“捧读清为一篇篇诗意盎然的美文,我惊奇地发现,他这些写于六十岁以后的作品,却童心未泯,富有生活情趣hellip;hellip;”
纵观老作家从文的大半生都与书结缘。买书、读书、写书、出书是郑老大半生的乐事,他读书求学问,不拘小人书、古典书、中外名著等等,什么报刊、杂志、哲学、天文、地理、医学等,在闲情逸致时,便信步书山,痴迷其中,广为涉猎,或浏览、或泛读、或精读,既广博见识,又开拓视野。似蜜蜂采花,为酿蜜做准备。待到下笔写作时,有如大海纳百川而厚积薄发,直抒胸臆,一挥而就。至此,他先后在海内外发表诗文100多万字。20多篇作品在全国、省(市)征文大赛中获奖,并被收入多种版本。其中,散文《卖花担上,买的一枝春欲放》被“中国语文网”推荐为高中学生第二课堂读物。至今他已著有诗歌集《枫叶心痕》,散文集《笔影情痕》、《聪明花》及《郑清为民歌选》等文集,还主编《忠烈之光》、《麟山宫文物志》、《碧云洞》和《枫亭文化研究》专刊,广受好评。
今年5月,在仙游县作家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上,许多中青年作家被选入理事会,老作家虽然在连任两届主席之后引退了,但我们不忘他对年轻一代的一贯栽培和扶持,仍一致聘请他担任名誉主席。
为此,我特意抄录了郑板桥《咏竹》一诗赠送于他: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林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