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完庆胜君第三部专著《田园牧歌》时,已是夜静更深了,但仍大有余兴未尽之感。也许有着类似的田园出身和雷同的从文经历,他的为人处事立文,我都十分熟悉、感佩和关注。
人如其文,庆胜君是位感性的人。当他以数分之差落榜而成为一位面朝海水背扛货物的码头工人时,他的肩膀扛起的是累累的重担,他的身上挥洒的是裹挟着浪花的汗渍,生活的脚步尽管沉重,而坚毅的他总是咬紧牙关在洗去白昼的铅华后,更于夜深人静的海边某个小渔村中,写出了一篇篇带有感知同事、感情友人、感恩领导的情感乐章。这本新著中《早晨捡破烂的老人》、《我给民工让座》、《我为穷人办好事》等就是如此感性的作品,这些看似闲话的娓娓叙述中不觉唤醒了人们日渐消沉的良知。从中不难看出他写作的用心用情,而他也是一直用心用情地去书写生活,所以他的文章能够时刻散发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使读者爱看、想看,从而成为一部耐看之作。
庆胜君还是个感恩的人。热爱生活的他在其笔下从不吝啬他感恩的情怀,他喜欢“家乡的电影院”,他回忆“屋后那片森林”,他“想起早逝的朋友”,他“夜观昙花盛开”hellip;hellip;他说:“这辈子,我注定离不开这一方散发着泥土芬香的热土和那些可亲可敬的农民兄弟。”所以,他给“农民工让座”,他“为穷人办好事”,他“播种绿色的希望”,他“为农民消费者”撑起“保护伞”hellip;hellip;他在为人作嫁衣的同时,也为自己绘就了精彩的人生。可以说,《田园牧歌》是一部魅力独具的个人文化书,一方面是从文化资源与信息角度而言,另一方面则是从文学角度来说的。
也许有相同的际遇,我很赞同庆胜君在前言中所表述的那样:“hellip;hellip;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无论走往何处,走得多远,我总会把lsquo;乡村rsquo;两字紧紧地攥在心里,永不丢弃,永不背叛!”读这本厚重的带有田园气息的书,犹如在空旷的田园上引吭高歌一般,有股“与时代精神同步的阳刚之气”。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抑或是新闻通讯,无不透出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正如他的后记中提到的“追求文学的艺术性与新闻的现实性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做到每篇新闻作品具有浓郁的文学色彩,每篇文学作品蕴含着强烈的时代气息。”这一点在书中后一辑的报告文学中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无疑是个写情的高手,无论在他的散文中,还是报告文学里,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如《万峰村的变迁》一文,开篇落笔便写到“秋风萧萧,满目苍凉”,一笔表过,即把昔日万峰村的困境展现在读者面前,然而,笔锋一转,“春雷隆隆,雄鸡破晓”又给看客一个惊喜,这种跌宕起伏的意境,就像小说家一样,人为地设置悬念,使人欲罢不能而有进一步探个究竟的欲望。这就是作为一个作家谋篇定局的高明之处。
庆胜君作文时,常常或引经据典,或引用诗词,或插入民间传说,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都写得细致如雕,生动如歌。《田园牧歌》一书里,比比皆是,而且用得恰到好处。我时常觉得庆胜非科班出身,书本读不多,但他牢记自身非科班出身而奋斗不息。
“幸甚”,多好的笔名,但愿庆胜君在写作路上多“幸甚”!我们也quot;幸甚quot;地看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林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