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记者 吴芹芹
正月十六,涵江区涵西街道延宁社区的延宁宫热闹非凡,这里闹元宵的主角——妈祖蔗塔,绝对是隐藏在民间的“超级巨星”,它独特的非遗技艺令人称奇,被誉为“中华一绝”,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前来观赏,沾取福气。
蔗塔叠福祈新岁,延宁闹春庆上元。一踏入延宁宫,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八角形的妈祖蔗塔。这座蔗塔选用新鲜的甘蔗片交错垒叠而成,正面镶嵌着“上元祈福”四个大字,背面是喜庆的红色“囍”字。莆田盛产甘蔗,在当地民俗里,甘蔗象征着生活节节高升、日子甜蜜。“搭蔗塔”是延宁宫独有的元宵习俗,它像老祖宗传下来的甜蜜密码,承载着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深信蔗塔搭得越高,新的一年生活就会越甜蜜,事业也会越兴旺。
蔗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有4.2米高,整整365层,直抵天井顶部。塔基位于上下殿之间的大天井,上面放置着特制的带底托红漆八角形果盒,就像给蔗塔打了个稳稳的地基;塔顶是一块八角形木板,制作时作为参照,完成后成为顶端盖板,板上叠放着4个福桔,插着带有吉祥语花样的红色剪纸,还装饰着象征迎春纳福的“三春”纸扎。塔身是蔗塔的主体,全部由甘蔗节搭叠而成。从正月十三开始动工,搭叠过程极为讲究。师傅们选用190多公斤重且糖度高的新鲜甘蔗,削皮后切割成1.2厘米厚的圆形蔗节,部分还要染成红色。施工时,从塔顶顶板中间垂下千金坠与果盒中心相对,再用线将顶板八角与果盒八角相连,这九条线便是搭叠塔身的“定海神针”,如同泥瓦匠砌墙时的牵线。搭叠过程中还需错杂红色蔗节,增添喜庆氛围。这是个精细活儿,既考验技术,又需格外小心,师傅们经过三天的默契协作,才完成蔗塔的搭建。
延宁蔗塔一般能保存7天左右,随着蔗节水分流失,蔗塔容易倾斜倒塌,所以工作人员需不断巡视,喷洒糖水以延长其保存时间。据悉,延宁蔗塔已先后被列入莆田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延宁宫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妈祖行宫,每年元宵节,这里都会搭叠蔗塔。相传,渔家女林默娘为救海难,焚屋引航,见仍有船只未归,便砍自家甘蔗点燃。由于甘蔗糖分高,火焰升腾得高,船只借此火光顺利返航。后来,为纪念妈祖,延宁宫以甘蔗搭建“灯塔”,这一传统代代相传,传承着妈祖的大爱精神。
除了令人称奇的妈祖蔗塔,延宁宫在元宵佳节还精心准备了烛塔、百花宴和“满汉全席”奇石宴。烛塔,烛层垒砌,烛光盈盈,愿新岁顺遂安康。百花宴上,万紫千红汇聚一堂,芬芳四溢,宛如自然谱写的盛世华章;奇石宴里,一桌桌“佳肴”并非人间烟火所烹,而是鬼斧神工的奇石演绎的舌尖奇幻盛宴。
活动现场,丰富多彩的民俗展演同样精彩。莆仙戏、车鼓表演等轮番登台,为市民和游客呈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盛宴,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共度一个难忘的元宵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