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2025年我市倾情增进民生新愿景
【发布日期:2025-02-1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本报讯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和美莆田、共同富裕”新愿景。2025年,我市在抓民生促和谐方面,预算安排35亿元用于民生保障,书写惠民新答卷;在实施城乡建设方面,预算安排51亿元用于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让百姓的幸福可感可及。

 

社会保障:托起“和美莆田”民生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我市安排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支出13.3亿元,稳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强化社会兜底保障;落实积极就业扶持政策,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答好保障“温情卷”,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今年,我市兜牢兜实社会保障,提高基础养老金和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取消异地参保户籍限制,基本养老和医保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5%以上;推进社会保险精准扩面,确保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开展“银龄行动”,新建改造养老服务设施18个;发挥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老体协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关心关爱残疾人和流动、留守、困境儿童,投用城厢特殊教育学校;抓实新时代国防动员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健全根治欠薪全链条防控体系,强化源头预防、处置清偿;投用安置房7000套,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办证率90%以上;开展“一碗面·温暖一座城”活动,让我们每个人捐出一碗面,让环卫工人暖胃又暖心、城市生活温馨又温情。

答好医疗“健康卷”,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开展名医“一月一培训”行动,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一期,投用仙游县总医院迁建项目、荔城中医院,新增床位50张;落实分级诊疗促进条例,改造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个,创建社区医院2家,建设乡村中医阁100家。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实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全覆盖,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水平,让群众看病“医”路无忧、健康更有“医”靠。

答好就业“高分卷”,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加强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关注重点群体,深入实施“莆惠就业”促进计划,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0%以上;打造“零小易”特色零工服务品牌,促进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稳定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关注技能培训,实施“壶兰工匠”技能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1万人次以上,用“一技之长”书写追梦人生。

答好治理“安全卷”,优化社会治理,全域提升“党建引领、夯基惠民”工程,更好做强乡镇、做实村居、做精网格、做暖家庭,让党群服务从“中心”走进群众“心中”;守牢安全底线,巩固海上船舶安全专项整治成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做好台风等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守住金融、债务风险底线;攻坚信访积案,化解矛盾纠纷,更好把准民心、把握民心、赢得民心,倾情守护“和美莆田”浓浓烟火气,满满安全感。

为增进福祉,让百姓幸福更有质感。今年我市统筹安排农林水资金2.2亿元,不断完善农村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持续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支持走好具有莆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安排生态文明建设支出2.6亿元,统筹木兰溪上下游综合治理,继续保护好湄洲岛,落实好降碳、减污政策和“河长制”“林长制”考评,共护和美莆田。

 

倾情教育:打造“文献名邦”教育高地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民之所盼。今年,我市安排教育支出13.6亿元,加快教育惠民工程建设,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承载着莆田的希望和未来,答好教育“满意卷”,打造新时代“文献名邦”教育高地,保障莆田学子接受良好教育,点亮未来的道路,点燃希望之光。今年我市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新增市级及以上优质园5所;开展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以北大附中莆田学校为试点,创建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智慧校园10个;开展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推动仙游二中争创省一级达标校、福建师大仙游附属学校高中部招生。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建立协同育人“教联体”,开设木兰大讲堂,新设立名师工作室10个,巩固“双减”成果。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建成莆田学院东部组团、莆田一中新度校区扩建工程,推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争创“双高校”,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赋能、双向奔赴”。

 

融合发展:推进“气质莆田”韧性颜值

 

欣欣向荣与安居乐业,成为新时代人与城市双向奔赴。2025年,我市实施城乡建设,突出宜居韧性智慧,提升城市新能级,安排51亿元拥于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其中,安排38.4亿元,统筹做好新区建设和老城更新,以木兰陂为核心,推动高铁片区、绶溪、钟潭等片区综合有序开发,力争建成区面积拓展到170平方公里;发力老城更新,开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二期,加快建设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工程,打造有品位、有内涵的魅力之城。安排12.3亿元,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支持完善立体交通路网、新增公共停车泊位,提升城市供水保障能力,综合开展城市内涝治理,路灯及夜景日常维护,环境卫生治理,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空间,增添城市新颜值,守护市井烟火、人间臻味。

 

繁荣文体:增进“灵秀莆田”民生福祉

 

2025年,我市持续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妈祖文化史迹申报世界非遗,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传承弘扬“状元”“戏曲”“民俗”“莆商”“华侨”等特色文化,提升“百姓大舞台”“全民阅读”文化品牌,推动莆田博物馆对标创建国家一级馆。打造国际旅游城市,推动湄洲岛、九鲤湖、南少林等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支持湄洲岛、仙游争创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兴化府、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分别创建国家级、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发展演唱会经济,举办2场万人演唱会,常态化开展“非遗民俗嘉年华”“四季村晚”、莆仙戏公益演出等活动,建设一批全民健身共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高质量办好全国射击、射箭赛、市运会等赛事活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增进“灵秀莆田”民生福祉,让莆田人民的生活更“甜”更有“味”。          (时报记者 林锦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