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4日,在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莆仙文化艺术实践课精彩上演。此次活动以“哪吒”为主题,创意十足。学校特意邀请城厢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氏米塑的传承人潘银花,现场教授同学们制作米塑版“哪吒”手办。
活动采用“非遗+手工课”的创新形式,让同学们在亲手揉、捏、塑的过程中,近距离接触莆田非遗文化,深切领略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之情。
据介绍,米塑被称为“指尖上的舞蹈”,也被誉为“立体绘画,无声的戏剧”。吴氏米塑技艺是以优质晚稻米,并按一定比例加入糯米作为主要原材料,这一传统技艺如今已传承四代。制作上,它不但传承了传统的戏曲人物,还融入流行新颖的现代元素,展现出极强的现代创造性和艺术性。如今,无论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还是传统人物、现代卡通,都能被塑造得形态万千、风姿各异、情韵生动、神形兼备、妙趣横生。每到细微之处,如人物的五官、衣褶,花卉的蕊、瓣、枝、叶等,则用自制形状不一的小刀具雕镂、装点。塑后,涂上无色透明的麻油,使其更显得流光溢彩,引人入胜。最具意义的是,原先的米塑保存时间较短,吴氏米塑在配方上有所改,逐渐由单一的祭祀吉品,演变成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贮藏时间较长的艺术品。这一改变使得这些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作品走入了艺术殿堂。吴氏米塑2021年进驻逸夫实验小学,开展米塑教学。
近年来,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秉承“传承莆仙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的理念,成立莆仙艺术文化悦美实践馆、莆田市美术家协会学生艺术创作实践基地、莆田市老年书画艺术协会学生艺术创作实践基地、城厢区美术家协会学生艺术创作实践基地,邀请25位艺术家驻校指导学生、非遗项目进校园,设立非遗项目传承人(留青竹刻、米塑、竹编、油灯、剪纸)工作坊、校内教师学生艺术创作工作坊,结合莆田鞋文化特色成立“莆田风”童鞋创意设计项目课程参加2023莆田鞋业博览会等,为学校美育教育教学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让莆仙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时报记者 吴芹芹 通讯员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