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八),南日镇浮叶村举行一年一度的“闹海”庆元宵民俗活动。作为常年与海打交道、靠海为生的浮叶村民在元宵活动中,充满了浓浓的“海洋”元素,独具特色的元宵,吸引了大批各地游客、民俗爱好者上岛观看。
料峭春凉水犹寒,浪花乱开在浅滩。当天下午4时许,“神轿”在众人的抬举下,快速冲向海中,并在浪花里颠簸搏击,激起阵阵浪花。据说溅起的水花越大越好,意味着今年村民出海平安,鱼获满仓。“大约300多年前,村里有姓金和姓邱的2位先人,平时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村民的爱戴。他们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在村子南面近海处修建了一座宫庙来供奉他们,并约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八举行一次全体村民祭祀他们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冲海闹元宵的独特习俗。”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据悉,浮叶村取浮斗、后叶各一字,故名浮叶。据当地老人介绍,380多年前,浮叶村的开拓者(当地称开基祖)惠安净峰人,名叫林向伯的渔民,打鱼遇风浪漂流到此岛,发现这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就在此地安顿下来。随之一些林姓宗亲陆续迁住于此,使荒僻的海岛开始人烟繁盛,逐渐形成村落。“节约衫,浪费裤,封建头,民主肚”的净峰惠女服饰,在该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们身上依旧保留着,加上脑后盘着发髻,髻上别着闪亮银簪,在爱美的年轻女子身上也依然可见。他们始终操纵着一种独特语言——闽南语(南话、南音),至今仍保留着原有古朴的风味。 (时报记者 翁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