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福蕾计划3.0版本:城厢区用“需求算法”破解困境儿童成长密码
【发布日期:2025-04-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城厢区霞皋村儿童关爱服务室的儿童活动室里,6岁的困境儿童小雨正专注地与伙伴们翻阅绘本,清脆的笑声回荡在明亮的房间里。因家庭变故而变得沉默寡言的她,如今已重拾阳光笑容。这个转变,源自于阳光社工通过定期探访、心理疏导和社会融入活动,像一缕缕暖阳照进她的世界。这是城厢区民政局2025年服务项目的缩影。2024年12月以来,城厢区民政局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运作”的联动机制,已为407名留守(困境)儿童建立动态档案,开展活动25场次,绘就了儿童福利保障的温暖图景。


精准建档:织密关爱守护网


“每个孩子的需求清单,都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福蕾行动计划”项目负责人介绍道,通过“社工+儿童督导+儿童主任+志愿者”服务矩阵,团队走遍城厢区山乡巷道,完成留守(困境)儿童全量摸排。依托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建立涵盖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电子档案,并实施“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




在城厢区某山区,社工小王发现智力残疾儿童小志正面临监护困境。小志此前由身体健康的爷爷照料,但老人突发疾病去世后,监护责任转移到同样患有智力残疾的母亲身上。面对母子俩基本生活难以自理的紧急状况,社工团队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联合区镇村协调安置方案。最终通过对接康复医院,既保障了小志的医疗救助,又为其母亲提供生活支持,维系特殊家庭的亲情纽带。在走访中,社工遵守“发现一例、帮扶一例、跟踪一例”机制,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


多元成长:构筑社会支持圈




周末的儿童学堂里,社工带领孩子们利用竹编工艺编织特色摆件,了解竹编工艺的前世今生;科学实验现场传来阵阵惊叹声,激发孩子们探索科学的欲望;普法自护提升儿童安全自护意识,织密儿童安全防护网。目前,社工打造的“周末兴趣班”计划已举办14期,通过传统文化体验、趣味科普、普法学法等特色课程,为280余名儿童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更令人感动的是,有学生主动加入志愿活动中,在雷锋月发起捐赠图书及改造儿童关爱服务室公益活动,让爱心持续传递。此外,还链接了7名持证心理咨询师,对摸排过疑似需要心理辅导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并利用心理沙盘、沙具等布置心灵驿站,特别设置亲情关爱热线,让在外务工的家长能通过视频见证孩子的点滴成长。这种“专业介入+亲情维系”的双向守护,为孩子们筑起心灵港湾。


协同共治:绘就公益同心圆


“儿童关爱室的日常管理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爱心人士林老师主动负责管理热线工作。民政局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运作”机制,2024年12月份以来,项目已培育1支“筑梦接力站”志愿者队伍,组建爱心家长库,吸引多家爱心企业、商户参与到助力留守(困境)儿童行动中,收集60个留守(困境)儿童的“微心愿”,汇聚社会正能量共同点亮儿童的小心愿。




“留守(困境)儿童帮扶不是简单的物质给予,更要给予情感支持和成长力量。”未来将持续深化关爱体系,让更多孩子在社会温暖中茁壮成长。如今,民政工作者的黄色马甲已成为街头巷尾的温暖符号,他们用专业与热忱编织的关爱网络,联动各方力量托举起留守困境儿童的美好明天。(城厢区民政局 供稿)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