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厢区民政局一直将社会救助工作作为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从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到深入了解困难家庭实际需求,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并出台了《2025年度城厢区社会救助工作系统规划与执行方案》,为救助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与行动指南。
全面审查各镇(街道)上一年度的救助对象档案,覆盖低保、特困人员、临时救助等各类群体的档案资料。重点查验档案内容的完整性,细致核查申请材料是否完备、审核审批记录是否详尽、定期复核资料有无缺失。排查工作从检查村级社会救助公开公示情况展开,保证救助对象信息公开透明,便于群众监督。工作人员还通过电话回访和实地入户走访,抽查低保、特困人员家庭的经济与生活状况,并在走访过程中发放政策宣传单,积极为咨询政策和申请救助的群众答疑解惑。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工作人员指导各镇(街道)严格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对于家庭收入改善,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耐心向其说明政策,按流程办理退保;对新提交申请的家庭,从严审核,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获得救助。3月份,灵川镇和华亭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深入各辖区的西墩村、太湖村等村居进行实地入户走访抽查。
城厢区始终将精准识别作为社会救助的基石。各镇(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邻里询问、系统信息核对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居民家庭状况。无论是因病致困的家庭、因残致困的群体、还是因学致困的家庭,都被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2025年第一季度共精准识别新增低保对象21户40人,特困供养人员12户14人,临时救助80户214人,真正做到了应救尽救,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同时还建立了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一户一档”家庭情况台账,定期对救助对象进行复查审核,根据家庭收入、人员变动等情况及时调整救助标准或终止救助。2025年第一季度,因家庭经济状况改善而退出低保的有49户90人,同时对5户因病、因残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提高了救助档次。通过这种动态管理,确保了救助资源能够真正流向最需要的人群,维护了社会救助的公平与公正。
先行先试,高效服务
为提升困难群众办事体验,提高社会救助办理效率,城厢区民政局先行先试,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整合各类社会救助事项,构建统一的社会救助受理平台,实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困难群众只需通过线上或线下一个窗口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即可同时申请多项救助,利用大数据共享,自动获取相关信息。后续定期跟踪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广泛收集群众反馈,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与技术人员共同优化流程,持续提升办理效率与服务质量,确保困难群众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全面、精准的救助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日,城厢区灵川镇山门里村的郑先生通过闽政通APP提交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性完成“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支出型临时救助对象认定”两项申报,成为城厢区首位享受这一便捷服务的受益人。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底线,关系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切身利益。城厢区民政局将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不断完善救助体系,提升救助服务水平,以更精准、更高效、更温暖的救助举措,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都能感受到关爱。(城厢区民政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