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下午,城厢区绶溪公园二号广场热闹非凡。义诊台前排起长队,普法宣传摊位笑声不断,孩子们举着卡通版《民法典》漫画册跑跳嬉闹……这场由城厢区民政局、龙桥街道办事处联合发起的“阳光1+1牵手计划・三融三共”活动,用“家门口”的暖心服务,为市民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益集市。
“结对子”办实事:村里来了“新帮手”
“以后咱村的老人体检、孩子康复,都有专业团队来帮忙!”龙桥街道延寿村村民老林兴奋地说。活动现场,城厢区民政局指导城厢区义工协会、城厢区心连星康复培训中心等社会组织与延寿村“结对子”,承诺为村民提供产业扶持、健康照护、儿童关爱等“定制服务”。另一边,心连星康复培训中心的老师正手把手教家长如何在家帮孩子做语言训练:“很多家庭需要长期支持,结对后我们会定期上门指导”。
在义诊点,慈康医院志愿者一边为老人们测量血压,一边介绍为老人介绍饮食中重油重盐的危害,以及提出根据身体情况适当锻炼的建议。
公益集市“开张”:服务送到手边,知识记在心里
“阿姨,陌生链接千万别点!”“大叔,手机贴膜免费!”
中国移动莆田分公司的摊位前,志愿者化身“反诈宣传员”,一边帮老人贴膜,一边科普防骗技巧。城厢区义工协会的“普法飞行棋”游戏人气爆棚,孩子们掷骰子答题,答对就能领法治主题文具。“比上课有意思!”小学生萌萌举着奖品笑道。
最暖心的角落当属“特殊关爱区”。义工们为孤寡老人送上“健康礼包”,内含常用药和紧急联系卡;康复师为残障儿童设计趣味游戏,让康复训练变成亲子互动时光。“以前总觉得政策离我们远,今天一问就明白怎么申请补助了。”带着自闭症女儿参加活动的张女士感慨道。
地名故事“活”了:一张地图看懂千年城厢
“原来‘木兰陂’三个字背后藏着治水故事!”“我家这条路名是宋代传下来的!”民政局区划地名股的展台成了“文化打卡点”。市民们翻看《城厢区区划图》,扫描手册上的二维码观看《木兰陂跨越千年的精神丰碑》短片,在地名中触摸历史脉络。工作人员还发起“寻找老地名”互动,邀请市民用方言讲述地名故事,现场欢笑声不断。
“阳光1+1”持续在线:让温暖成为日常的底色
天色渐晚,广场上的摊位虽已收拢,不少市民仍意犹未尽。据统计,本次活动累计服务超100人次,发放普法资料、健康礼包等200余份。“结对帮扶不是‘一阵风’,我们的‘阳光1+1’的故事才刚刚开始,签约单位已排好服务日程表,下个月会再来村里教老人用智能手机!”城厢区义工协会负责人介绍说。以“阳光1+1”牵手活动为纽带,引导社会组织利用自身现存的优势和资源帮扶结对村,让一场场活动,变成长效陪伴,不断织就城乡互助的“暖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