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关于提升基层数字治理效能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5-04-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创新和治理效能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现代科技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增强社会治理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明确的是,基层数字治理旨在通过技术赋能实现治理范式的智慧化转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尽管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诸多优势,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可能产生许多问题。比如,纵向加码与横向竞争导致“数字超载”、执行偏差带来数字形式主义、技术主义倾向造成治理温度缺失、基层干部数字化履职能力不足等。因此,基层数字治理应着力突破发展困境,切实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技术赋能:擦亮民生温暖底色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善于汇集民智、凝聚民心,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基层数字治理实践也应紧密契合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一是强化集成融合,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数据“中央厨房”,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居民信息、业务档案等进行整合,动态更新关键数据。打造统一的基层治理数字工作平台,开发智能填表功能,实现自动填充、智能关联等功能,以此精简冗余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深化政民互动,激活“数字共治”。基层数字治理也应尊重人的感受和自主性,体现人民本位和治理温度。升级平台交互功能,聚焦社区环境提升、文明养宠、高空抛物等居民关切的社区公共议题,增设“数字治理面对面”“民意直通车”等模块,深化政民对话。三是精准回应需求,弥合数字鸿沟。精准回应数字困难群体的需求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进一步优化服务界面,开发特殊数字服务模块,如语音导航、大字体界面、方言服务等,使其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身体条件群众的使用习惯,确保数字服务的可及性和包容性。

 

二、制度优化:构建科学治理框架

 

基层数字治理既要在技术上下功夫,也要在“制治”上做文章,搭好基层数字治理的“四梁八柱”,推动基层治理效能的整体提升。一是加强联动,建立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相比于传统基层治理方式,数字治理的复杂性对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及定期联席会议等制度,搭建常态化沟通平台,破除部门间的“责任真空”,构建起条块衔接、流程贯通的部门协同治理模式。二是复合评估,强化监督考评机制。建立“客观+主观”复合评估机制,在技术维度设置设备使用率、数据更新频率等客观指标,同步引入群众体验感、干部获得感等主观评价,两类指标按适当权重综合测算,避免“数字政绩”的单一追求。鼓励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指标制定,确保指标充分反映基层的实际需要和本地特色。三是分区分阶,推动数字治理本土化。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人口结构、资源禀赋等差异因素,采用“一区一策、分阶推进”策略,避免发展滞后或超前投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设置适应性观察期,通过试点、反馈、迭代等环节,确保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干部增能:筑牢为民服务根基

 

基层社会治理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基层干部既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也要与时俱进提升现代化履职能力。一是选优配强,打造数字化基层干部队伍。坚持内举、外引相结合,强化政治素质把关,注重选拔具有数字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确保基层人员具备适应数字治理的潜力。鼓励基层干部积极开展异地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数字治理经验和创新理念,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攒足后劲。二是强化思想,引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和价值观。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推动正确政绩观教育贯穿基层干部培养全过程。同时,基层干部应自觉顺应基层数字化发展趋势,正确看待数字政务发展,感知基层治理的变化,积极主动地将数字技术融入基层治理,切实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三是锤炼本领,提升干部现代化治理能力。在推进基层数字治理过程中,基层干部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数字技能,还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引导舆论走向的本领。因此,要持续实施履职能力提升计划,坚持用活用好各级党校、基地等教学资源,高质量开展“专题班”“滴灌式”培养,通过数字沙盘推演、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和服务群众本领。

推进基层数字治理现代化,既是治理方式的革新,更是治理能力的重塑。破解基层数字治理实践困局,当以技术革新提质增效,以制度优化搭梁建柱,以能力提升紧抓落实,其中以人文精神滋养内核,全过程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共识。唯有让技术服务于人、制度保障于人、治理温暖于人,方能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人民群众幸福感的同频共振。(中共莆田市委党校  黄少静)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