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怀久已期,侃侃尽覃思。
世道兼文道,羲之复恺之。
荒江宗野老,旧学启新知。
解识通明处,快然千卷披。
这是《不愠斋吟稿》中的《次韵酬朱金明先生lt;雨中访不愠斋主人歌gt;二首》之一。到过深居陋巷的不愠斋,近距离地接触这位有点像“隐士”的主人,还真得能从这首诗中读出共同的感受来。
我首次结识黄叶先生的经过是:陪同先辈林懋忠先生到他家里看画,林先生说黄叶在李耕国画研究所工作,画得相当不错,更具有后辈画家中难得一见的文学学养和精神内涵。果然,书生气十足的黄叶,待人十分谦卑,泡茶、请坐,彬彬有礼。当我们看到黄叶先生的画作《蔡襄万安驾桥》时,林先生很是激赏,说不但画得蕴藉大气,而且诗也题得相当好,此作上的诗题为“桥驾万安大道平,交通自古系民情。先贤也创lsquo;先行rsquo;业,十丈丰碑忠惠名。”(此画获中国美协、书协、交通部精神文明办联合主办的“交通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优秀奖)。
这也是我第一次读到黄叶先生的诗,当时“要致富,先修路”的先行工程在中华大地全面铺开,黄叶笔下的古典题材,通过诗的阐发,便与时代巧妙地接轨了。
后来,我便成了“不愠斋”的常客,也就把自己写的一些文稿请他斧正,不但得到了他的评点、开导和鼓励,而且不时回馈自己的诗文新作,还客气地说:“我的文稿(包括与国内诗文书画大家来往的作品)很少示人,唯你例外。”这次他的诗稿出版之前,我就首先拜读了。
我对诗一窍不通,但平时也爱读点古诗,也就渐渐有了些微“灵与肉”的感应,还知道一首好诗乃至一句名句无不得益于作者才情的蓄积与心性的表白。因此,要得以流传是相当不容易的。现在翻看黄叶先生的诗集,每一首都值得我涵詠再三,不仅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流畅,更能在“巷语街谈总入诗”之意趣中,处处体现着贴近民间、同情弱势、直面现实、思考社会和热爱生活的真知灼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力图让“诗词”这一精英文化“走出象牙之塔”,回归古典,回归生命,回归“文章合为时之作”的优秀传统上来。
《诗经》说诗的本体是“思无邪”,孔夫子又说“可与言诗矣”,这些都是关于诗的深层涵义,我不大懂,一次我问黄叶先生:“《金刚经》中的四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美,能算是诗吗?”黄叶先生说:“这是偈,佛经中的唱词。当然,诗讲究押韵,近体诗还讲求音律的平仄,但到了《金刚经》中所演绎的境界,这些文字和形式上东西只能算是法的lsquo;比量rsquo;,已经成为直达心性的lsquo;障rsquo;,禅宗不是崇尚lsquo;不立文字,教外别传rsquo;吗?在此,只要你感悟出美,就是最好的lsquo;诗rsquo;,是你自己心中的lsquo;诗rsquo;。是以故,我们就不必执意去纠缠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吧。”又说:“你以前写的句子lsquo;先生作诗我作偈rsquo;,读来没有诗味,要是改为lsquo;你作诗来我作偈rsquo;,则诗味就十足了。对了,一说到lsquo;味rsquo;,我们又回到了虚妄世界,而我们又岂不是生活在虚妄之中呢!”说得十分辩证,使我心悦诚服。
聆听他对“禅”的理解与把悟,回过头来品读他的:“花开花谢浑无意,原是真如非竞奇”《题梅花》;“着意休为皮相误,存心勿使色空分”《奉和余文唐、朱金明论政诗》;“佛性童心本一身,旧题常写意常新”《题六子戏佛》;“长江万里载浮沉,明月清风秋复春。我有高情供翰墨,浑然不辨旧和新”《题赤壁夜游》等超尘脱俗,闪烁智慧灵光的佳句,再展诵“我为童贞歌一哭,惘然怅对迪斯尼”《童工》;“空吹泡沫终撑破,历历危机切勿轻”《迪拜危机之启示》;“公权私用明规则,意识深潜更奈何”《温和腐败》;“回扣直教红利足,一刀宰你没商量”《殇医德》;“惊天代价谁承受?万户萧疏癌症村”《环境污染》等充溢着良知大义,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深怀忧虑的篇章,我忽然觉得:眼着这位蛰居在仙游一隅的书画家、诗人,不正以“出世的精神”,践行着“入世的事业”么?!
他说,他的画是“反省性”的艺术,是洗涤心灵污垢,消除工作疲惫,平抑精神浮躁的良药——确实,读过他的画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感觉。
他又说,他的诗,是解剖现实的的一把利刃,是催醒社会一响警钟。读不愠斋吟稿中的《盛世直声》篇章,此言不虚!
不过,终难逃离世俗的我,蓦地又想起这位亦佛亦儒的“不愠斋主人”,他将 “以诗名掩盖画名?抑或以画名掩盖诗名乎?” (陈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