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计划外”协商 “不一般”收获————涵江区政协开展“打造特色茶品牌”专题协商
【发布日期:2025-04-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要‘四轮齐驱’,以文化铸魂,以科技赋能,以文旅破圈,以创新突围,让沉寂百年的‘方山露芽’茶香,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文化上,讲好茶故事;产业上,巩固和拓展种植面积;定位上,传承福建最早贡茶,打造绿色食品;工艺上,挖掘和复原历史上的贡茶制作工艺;主体上,以茶企为龙头引领。”

“从典籍里来,到文旅结合;从特色着手,保护与传承并重。”

“优化品种、规划规模、改良工艺、加大扶持、帮扶营销、打响品牌、引导标准化……”

近日,涵江区政协一场“计划外”的专题协商会上,专家、委员、村民代表纷纷建言。

涵江区山区曾有福建最早贡茶“方山露芽”,被陆羽《茶经》和蔡襄《茶录》收录,在地方文史专家、地理教师等的辛勤踏勘和不懈努力下,终于在新县镇大会山麓发现和普查了近30株古茶树,引发各方关注。市政协主席沈萌芽亲自到现场察看,以打造莆田妈祖平安茶系列品牌加以推动;专家、爱好者纷纷考证、撰文呼应;新县镇、墘顶村干部积极行动,找资料、保护古树、寻求院校专家指导……涵江区政协深度融入省政协“三项活动”,决定以“打造特色茶品牌”破题,揭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委员进百村”序幕,特别安排常委会会议,邀请各方共同协商。

于是,这场“计划外”的协商在经过近一个月的组织、调研、考察之后,取得了一致共识:要深度挖掘文化、取得权威认证,做到有故事;要融入链条发展、加快品种繁育,做到有产品;要扩大种植规模、推动茶旅融合,做到有产业;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品牌营销,做到有保障。

协商得到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各有关方面按照“四个凝聚”共同推进品牌建设。

“计划外只是戏言,不一般的效果却是真实。”涵江区政协主席邹荔平表示,“政协协商计划只是一个参考,只要党委政府有号召、社会有意愿、群众有需求,政协随时随地都会响应,高规格协商,高质量建言。特别是开展‘三项活动’,及时、精准、高质、有效协商,更是应有之义。”

链接〉〉〉

打造“方山露芽”贡茶品牌

市政协委员、福茶文化研究院院长、龟山茶非遗传承人黄艳梅认为,莆田茶文化是莆田人民刻在基因里的骄傲,既有蔡襄研制“小龙团”的匠心,有郑宅茶进献皇家的荣光,更有“方山露芽”作为福建最早贡茶的辉煌,莆田这片土地与茶有着千年的情缘。要让方山露芽的传奇重焕光彩:一要以文化铸魂,激活千年基因。在大会山唐宋茶园遗址建立茶文化博物馆,讲好古茶树故事,让茶史“活起来”;复原唐煎宋点的茶艺,举办文化节重现古茶港商船云集的盛景,让茶道“动起来”。二要以科技赋能,锻造硬核品质。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建立“茶科技实验室”,让现代科技解析千年茶韵的密码;有机种植守护云雾茶山的生态;用标准化生产打造“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茶高30%”的味觉标识。三要以文旅破圈,创造多元价值。开发区域特色茶饮、茶糕点等年轻化产品,打造“可带走的茶文化”;在茶庄园里研学采制,在古道溪畔品味茶宴,建设“可体验的茶空间”,让“方山露芽”成为流动的城市名片。四要以创新突围,开拓全球市场。借力跨境电商、短视频等形式,让陆羽“穿越”代言、讲好“中国最早贡茶”的故事,叫响“咖啡有蓝山,而茶有方山”。

莆田六中地理教师陈开中认为,新县镇在汉时就有何氏九仙祈梦修仙,唐时建制百丈镇,大会山自唐宋以来都出贡茶,无断代,而方山露芽是陆羽《茶经》提到的福建最早贡茶,且经专家品鉴,品质优良,茶泡丰富,生津润喉度极高。大会文旅资源丰富,大会山千年古道大会岭是郑氏三兄弟永泰入莆通道,《莆舆纪胜》记载汉何氏九仙祈梦发源地(唐代才传到九鲤湖);大会山周边有55座寺,是山中佛国、禅茶一味之源;有虎蹲冈义斋、古窑址,有夹漈山郑樵、乌溪水库等古陂18座,绵延500米的明清古民居,等等。加上新县位于广业山区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环境承载量大,可以大力发展茶+文旅产业。因此建议,采用茶文化+茶旅融合模式+生态茶园模式+茶农模式的“四茶模式”推动涵江区茶产业发展。一要理清思路,“创意赋能,产村融合”,充分利用山区五个乡镇丰富的古茶资源,深度挖掘方山露芽贡茶的附加值。二要扩大宣传,以大会山方山露芽、夹漈山郑樵为主题,构建茶旅经济IP。三要推动后续考古,唐代全国有16个贡茶院,目前仅存湖州贡茶院,福建长乐贡茶院遗址也在大会山,有待考古发掘。新县还有11片古茶资源可挖掘。

天林茶叶董事长林天中认为:要对古茶树品种、口感品质等进行认定,确认挖掘利用的价值;要规划好种植规模,奠定品牌打造和推广的基础;要设计好制茶的工艺,确定好方山露芽的工艺定向和群众的接受度;要政府主导,畅通渠道,做好品牌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如政府的伴手礼、接待茶、全国商会推介,这种形式带动茶产业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龙头也活跃起来,产业发展就很容易;要加强营销帮扶,口号喊得再响,但产品卖不动,只会影响茶企茶农的积极性,因此,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要提前谋划、大力帮扶,优化营销方式和渠道;要强化“莆田人爱莆田茶”理念,向武夷山、福鼎等地学习,强化本土意识,爱护本土品牌。要促动莆田人知我、爱我、护我莆田茶,把爱家乡茶与爱家乡的情怀融合起来;要加大资金支持,现有的茶企,不管大小,都要扶持帮扶,增强信心;要充分发挥茶叶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茶叶比莆田四果的种植条件要求低,不受霜冻影响,又利润高,如引导农户标准化种植,茶叶卫生农残控制好,并把工艺香气做好,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关键在于帮扶政策要能落地,把茶品牌的路走好。

涵江区政协常委陈伟洵建议:文化上,关联区域内的人文、历史、名人,深挖文化富矿,统筹讲好品牌故事。产业上,茶树的品种鉴定、数量、树龄、繁育攻关等基础工作应第一时间介入开展,同步扩大种植规模。定位上,经营理念与产品定位宜明确,如“依稀为贵”“绿色贡茶”,确立“茶叶涵江标准”等强化区域品牌特色形象,以利于精准覆盖不同消费群体。工艺上,在考证贡茶院遗址等历史的同时,摸索符合“方山露芽”特点的制茶工艺的复原与创新。主体上,要考虑茶企运作,在产业发展前期,依托现有的茶企龙头,将方山露芽作为其旗下品类投入市场试水,降低营销成本,提振扩产信心;在可期的未来,寻求定向合作,推出“方山露芽”主题伴手礼。

(时报记者 郑育俊 通讯员 张国太)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