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今生只爱莆仙戏——记莆仙戏艺术家祁玉卿
【发布日期:2025-04-2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郑邦俊

 

京剧大师梅兰芳在1961年致函并题辞赞扬黄文狄编著的《莆仙戏传统科介》一书,作为莆仙戏一代宗师,黄文狄在该书第458页中,满怀喜悦地说自己培养出各十多位好生、旦,其中仍健在的是名旦黄宝珍和名生祁玉卿!书中还特地配珍贵的老照片,那是宗师手把手教祁玉卿摺扇演技!祁玉卿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生仔卿”,她与莆仙戏有着不解之缘。

 

人小志高  初展才华

 


1944年,祁玉卿出生在黄石江东村。她8岁时常随父亲晚上出村看戏,闲时常约邻居小伙伴,有模有样地演起戏来!儿时的游戏,让她对莆仙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6年,她13岁,小学还未毕业,但父亲早已病故,她心想孤苦的妈妈培养弟弟很吃力,自己应当找活干来帮妈妈。当时,看到大众剧团的招生启事,她毫不犹豫偷偷去报考,并通过面试被录用。期间,遭到妈妈反对,“父母没志气,小女学唱戏”,旧社会农村人觉得唱戏的名声不好。妈妈担心村里人议论,她就多番软磨劝说:“如今,剧团和艺校都是人民政府办的,团长、校长和不少教师是光荣的共产党员,又都很有才能,毕业分配到剧团当演员,就是正式工作,每月领了工资交给您,您就不用担心生活过不好,也能尽心去培养弟弟!”妈妈终于同意她学戏,大众剧团送她到莆田县戏曲学校学艺。




唱戏不仅要求唱腔,还要练习劈叉、下腰等舞蹈动作。她才13岁,强忍痛苦练习。那时,福建的艺校汇报演出日期将至,但学习生角的男学员唱腔都不合格。莆仙戏宗师、艺校校长黄文狄急中生智,从女学员中选角,在模仿初学几个生角的动作后,祁玉卿被一眼相中,他一锤定音,叫她立即改练生角,让她练习赴省汇演节目中扮主演的唱法与做功。下班后,她自个儿又重练,练后又熟读下一个节目的唱词与说白,往往一上场不用练就脱口而出,专注师父的功法,师父很高兴,感到选对了角,就紧锣密鼓练得热火朝天!1957年参加省里汇演,她在《胭脂铺》《访友》《薛平贵投军》折子戏中扮演主角,受到省委领导赞扬,省文化厅副厅长握手时见她指甲长了,亲自为她剪,以示关怀。她的事迹在《福建日报》《戏剧画报》刊登,在全莆田引起轰动!

从福州载誉归来后,祁玉卿遵师父黄文狄要求,日常不着女装,剪长发,模仿男孩子神态,坚决保证28岁前不谈恋爱!老一辈人印象最深刻莫过于,她留着干练的短发,穿着白衬衫、黑色裤,戴着一顶帽子,英气逼人。从她身边经过的姑娘们都以为她是个风度翩翩的男人。那个年代,祁玉卿算是莆田最大胆、最新潮的女孩。师父见她真像男儿郎,大冷天里还在刻苦练功斗嗓子,就拿来自己半新棉大衣让她穿上,还在排练休息时打开《戏剧画报》,指着上面的剧照,勉励她向越剧女扮男装的生角尹桂芳学习,争当演艺高超、观众喜爱的演员!她听了热泪盈眶,马上擦干眼泪,投入排练中,不论是武生、文生、老生、小生、风流生或苦生,只要师父教,她就练!当时,县里为缓解经济困难,也为了戏校学员从实践中提高演艺水平,成立少年跃进班,她和伙伴们常上台演出!她演出的许多角色,都传承了师父和老师们的艺术精华,迷倒众多纯情少女少男。

196211月,在《靖边记》里,她扮演主角杨门将杨恕,铮铮铁骨,威武雄壮,酷俏宗师黄文狄!从此,她的艺名“祁雄兢”、呢称“生仔卿”家喻户晓。

 

不忘初心  奋发向前

 

20世纪70年代初,剧团解散,祁玉卿开始留起长发。她被分配到地瓜酒厂当车间工人,天天挖运酒糟,气味难闻又苦又累,但她从不气馁!莆仙戏给她带来快乐,一有空闲就会悄悄边比画哼上一段,心想不久肯定有机会为繁荣莆仙戏出力!她人瘦小,干活肯使劲!见有些女工有小孩,下班了活没干完,就主动帮忙,与厂里的姐妹相处融恰!又积极参加厂里文艺宣传,练演现代京剧样板戏,有板有眼,当选为厂工会女工委员、妇女会主席,兼任助理会计。

1978年至1981年,她先后当选县妇联委员、接连三届县政协委员,参加省文艺干校考核,满分成绩毕业。先后任艺校副校长、校长兼教导主任,获得省文化厅表彰。

1986年,参加省法制现代剧调演《难逃法网》。2007年她创作《天网恢恢》参加市现代小戏民间剧团汇演,荣获剧目创作奖、演出一等奖。

2009年,她与莆仙戏著名艺术家黄宝珍积极宣传妈祖文化,个人捐资32000元,带动妈祖敬仰者投资近200万元在五侯山附近岭口兴建兴山妈祖宫,2012年又发动修路、设置路灯并将山上的泉水引下山,方便老百姓取水。还为莆田文峰宫排演妈祖宫仪式,表演“五福”。

 

老骥伏枥  再立新功

 

祁玉卿对莆仙戏有着特别的感情。“做别的事有时精神不足,但只要一和莆仙戏有关的,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朋友这样“笑话”她。

2012年,莆田市教育局启动“莆仙戏曲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该项目负责人肖建珍邀请祁玉卿到多个学校当艺术指导、导演,排练几个节目参加2015年福建省首届中小学生戏曲比赛均获奖,其中和名艺术家黄美云一起为湄洲第一中心小学学生黄佳、郑子墨排练莆仙折子戏《梅娘教子》荣获一等奖。为参加全国比赛,她不厌其烦讲解,手把手传授,声情并茂教唱,有时为方便排练,她特地把学生带到她住的荔园小区广场排练,得到居民区戏迷好评!肖建珍特地向市实验小学借一间教室排练,并亲自在暑期每天利用半天的时间指导排练,该校老师也从音乐专业唱腔发声技巧等进行精心指导,通过大家同心协力,两位小演员在2016年全国少儿戏曲展演中获地方戏业余组“小梅花”金奖,实现莆田市“小梅花”金奖零的突破。2018年,她为莆田市荔城区麟峰小学六年(3)班的林子博和三年(1)班的肖熙恬导演莆仙戏《阿溜过臼杵关》,以96.14的高分获全省第二。今年,她喜闻《阿溜过臼杵关》将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小梅花”的比赛,便提早赶到排练场,进入再攀高峰的战斗!皇天不负有心人,林子博和肖熙恬双双荣获“小梅花”金奖,她恳切地说:“当然这两次能在全国获高奖都和肖建珍息息相关,她原来就是福建艺校专业毕业的,又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过,从节目选材、选人到剧本修改,都有很好的把握,懂得针对孩子们的特点因材施教!”

20155月,市里相关部门邀请郑怀兴、黄宝珍、吴镇勋、陈先镐、许秀莺、王少媛、祁玉卿、周如典等人收授徒弟。祁玉卿和上述名家,还受邀为市艺校上课。她被莆仙戏非遗抢救中心特聘为导演,一接到电话,就拉着小孙女赶到莆仙戏剧院训练室排练。有一次见学生们摆好阵式,她马上手执油纸伞,左脚往前抬,脚尖抖动着,表情愁苦,“你们要融入剧中人物,体会他的不舍,这时他必须要离开。”一边示范,一边解释动作的含义,她站在学生中,显得很瘦小,却炯炯有神!




她不负重任,在莆仙戏非遗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中,导演排练30多个传统折子戏,以及《高继祖》中的“郑贞兰告状”、《王魁与桂英》等等,传授的演员大多获奖。

《目连救母》被誉为“莆仙戏之母”和“百科全书”,在莆仙戏传统剧目中属于濒危,我市从2013年开始抢救这一剧目,并于20173月完成复排和录像。这场耗时长、工作量大的抢救保护工作,被评价为“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内戏曲界的一件大事”。一部完整的目连戏演出长达一周,全面展现莆仙戏传统科介,表演别具一格,有皂隶舞,也有饶有风趣的哑剧表演,保留宋元戏曲多种表演形态,是民间歌舞百戏的大搜集,各种杂剧的大汇演,展示莆仙戏最经典、最传统的表演形态。她担任《目连救母》三集颇有难度的艺术表演程式的导演,授徒教练,门生吴清华饰目连、名演员黄艳艳饰刘青提,一天连演三场,高技巧性的表演汇集大量的莆仙戏科介,很多情节相当独特。为规范莆仙戏行当的基本功,她还亲自上台示范演出。目前已有7小时的《目连救母》和10小时的《目连》两个剧本和录像,其中《劝姐开荤》《叩地狱门》两出极具代表性的莆仙目连戏,于2018824日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中心、戏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目连戏展演”。

至今81岁的祁玉卿,仍在默默奉献,发光发热。她一生只爱莆仙戏,誓为莆仙戏早日实现世遗,不辱使命,再立新功!她嘴角轻微上扬,眼周的皱纹更深,瞳孔里充满星辰大海,那是奔流不息的波涛、沐浴朝阳的光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