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既感谢神宗留他之恩,又据理力争劝其坚定脚跟。他说:陛下如要以先王之正道战胜天下流俗,就要权衡正道与流俗的轻重。如流俗占上风,天下之人将归流俗,如陛下占上风,则天下之人将归陛下。现在许多人要败坏先王正道,使陛下丧失鸿志无所作为,正是陛下与流俗争轻重之时。如陛下不强化先王正道实行,那么天下将归流俗,社会将倒退!神宗静心聆听王安石这番劝说,甚感言凿凿,理正正,催君向前。于是韩琦的建议被否定,王安石仍主持大政。
不久,司马光出于对王安石的友情,连写三信反复劝之抛弃变法。王安石以《答司马谏议书》,严加剖驳。
为加快变法进程,王安石矢志不渝,紧抓“吐故纳新”。在清掉一大批旧党的同时,又重用了曾布、章淳、吕嘉问、沈括等一批新派骨干,让其各负要职,拓展新法。军事判官李定来京师说,秀州(今嘉兴)实行青苗法,民无不喜者,马上就被提为御史。御史林旦、薛昌朝等仅议李定不孝,皆受罢逐。俗云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这大概也是导致变法阻力加大的原因之一。连王安石弟弟王安国也加入了旧党。司马光外任后,朝中旧党为首的便是枢密使文彦博。1072年,华州山崩,文彦博便借口是变法致老天爷发怒了。宫中的皇族、后族和一些宦官这时也与旧党串通一气,他们怂恿三后(即仁宗的曹后、英宗的高后、神宗的向后)群起到神宗面前连珠炮似攻新法,说得声泪俱下,使神宗不得不心墙欲崩摇摆不定。这对王安石打击很大,只好愤愤求辞职。神宗在各方压力下,于熙宁七年四月下诏,让王安石出知江宁府(今南京)。辞相前,王安石力荐吕惠卿为参知政事,又乞求让韩绛代自己职务。神宗均答应。吕惠卿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抓毁免役钱案的查究,很快查出曾绘流民图,以此抵毁新法的郑侠幕后策划者冯京(富弼的女婿)和王安国。结果郑侠、冯京、王安国均被惩处。至此,变法派还是取胜的。于是,韩绛趁势请求神宗召王安石复相。但吕惠卿欲专权,想兴大狱以牵连王安石,不让复出。其和韩绛、曾布、吕嘉问等之间都产生尖锐矛盾。
不久,神宗驾崩,年幼哲宗即位,高后听政,司马光为相,全部废新法。这时,王安石正在江宁隐居,听到新法被废,极度悲伤,再加老年丧子,不久便含恨病逝,时年66岁。哲宗亲政后,逐渐恢复新法,但因新旧党争,新法已难进展,北宋王朝也逐步病入膏肓。
千秋功过,后人自有评说。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一生为官廉正,执拗寻求的是国家富强,时人誉为贤相。可惜他误用旧有的各级官僚执行新法,致新法走样时有发生。“上有正策,下有歪策”,引起不满,归罪新法,岂能不败。又误用奸人吕惠卿等,造成内部不和,力量抵消,相加为零,令人叹惜。但他毕竟是位杰出的政治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变法,影响深远,功不可没,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诗歌精美绝伦,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故名驰中外,千古传颂。 (续完)(林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