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郭大卫其人其书
【发布日期:2011-01-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认识郭大卫首先从书上结缘。初到秀屿从事文字工作,我不知从何入手了解当地的情况。一个朋友对我说,这里有个作家叫郭大卫,他出版过几本专著,你一看就会有收获的。我这个朋友写过朦胧诗。所以,他的话我一般都当作诗的意象来读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我看了郭大卫的一些书后,就像找到了一座当地的文化资源的宝库,每当我写当地风俗民情需要了解什么情况或查找什么资料遇到疑难时,就找他书的翻一翻,看一看,往往能从中找到一些需要的东西。《乡音悠扬》、《壶山风徽》、《水墨红尘》和其所编的《秀屿区文史资料》等就是我经常翻阅的文丛吧。
大卫的书是一座座乡土文化宝库,不光是指表现在实用价值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独特秀屿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的底蕴上。从中读到了许多本土历史文化名人,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如元朝文学家陈旅、莆仙戏艺术家黄文狄、忠烈名臣王家彦、北伐功臣赵振声等史上定论的历史人物。就是民间广泛传说中的人物,在他的书中也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如海上救死扶伤的和平女神林默娘(妈祖);安胎护孩健康成长的临水夫人陈靖姑;专治权贵的民间传说人物卓晚春;当三天国师的郭玉清;三一教嫡传弟子林至敬等等,这些生长在秀屿的重要历史人物,几乎都能在大卫的这些书中读到。从中,我也读到了秀屿乃至莆田历史文化的厚重,了解到这里所产生的妈祖文化思想在国内乃世界的影响。从中,我还读到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地方掌故。如妈祖、陈靖姑、卓晚春、陆秀夫等在秀屿的种种传说与轶事;还有笏石山的由来、蒲弄草堂的沧桑、莆禧抗倭史话等等。可以说,大卫的书是秀屿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的荟萃,是古代文化缺乏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索引与发扬和光大。
说大卫作品是本土文化的“日志”,并非完全从文学的角度而言。但站在民俗风情的广度上看,“头牙”和“尾牙”的独特习俗、三一教在莆田沿海的演变、过厝“点脊”风俗等各种民间习俗;妈祖面、兴化粉、蛏猴溜、红团饼、蕃暮起等地方风味小吃;天花寺、笏石宫、天后祠、鹅头城、贤良港等的历史变迁。以及地名、童谣、谚语、方言等风土人情,几乎无所不包。从深度上看,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地瓜文化,包括当代的东庄医疗文化、忠门木材文化等等,都在这些作品中具有深层次的体现。《妈祖寿面》、《沿海气象谚语拾零》、《沿海过厝“点脊”风俗》等篇,仅从标题上看,就能读出秀屿当地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实,大卫的书又是一种群众文化的引擎。他原是一名教师,至今在船渡小学还留有职数。因为他生于斯长于斯,对地方群众文化特别了解,近年来借调政协工作,对地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挖掘。所以说,他既是一名地方文化使者,又是一名群众文化的热爱者和成功的实践者。纵观这些散文集中,民间故事、民族风情、书山画海、地方掌故、风物人情等民间群众文化样式,占有大量的篇幅。充分道出了作者的文化观,典型地表现了他所从事的文化事业,都是群众文化而深受民众的喜爱。 (林文坤)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