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沿海的桥梁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自古就有“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称。宁海桥因其所处的水文、地质复杂,工程巨大,建造质量高,向来是研究我省桥梁建筑的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明代邑人陈经邦《宁海桥记》形容该桥“跨溪海之吭喉,束潮汐之吞吐”。宁海桥的建成,使得人们难以逾越的天埑变通途。方便的交通不仅促进了两岸的文化发达和经济繁荣,也造就了壮美的旅游景观。过去大人训示小孩“走桥要念志”,为的是不忘前人缔造之功。后来就成为俗语。与宁海桥有直接联系的莆田俗语有“皮比桥兠石还厚”;“像桥兠的水,流入无声音,流出哗哗响”。前者形容某人无耻,后者形容某人喜欢占便宜。前者可以看出桥兠石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后者则是人们对溪海交汇的宁海桥的潮汐现象认真观察得出的结论。晴天的早晨,当站在宁海桥上东眺大海,看不到太阳从东海升起,即兴化湾海面升起,因为宁海桥下的海水流到海滨村就往北流进三江口,再向东流,所以站在宁海桥上看不见太阳从海中升起,故称quot;宁海初日”而不是宁海观日出,因为据太阳的轨道,端午节时太阳直射宁海桥下游的海面,不会被两边的海堤遮住,这段时间,太阳照上海水全部反射到桥上,同时初五前后是退潮,宁海桥整个海面被阳光照得如万条金龙翻滚,金光闪闪,非常壮观,过去我认为只有端午节能观到”宁海初日”,却经常端午节遇不到晴天而看不到”宁海初日”。后来才知其实端午节前后数天都能看到”宁海初日”奇观,这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前人有诗句赞曰:天鸡催落潮,澎湃撼桥石,破门涌金轮,洗出海天赤quot;。
八十年代拓建涵黄公路,从宁海桥上经过公路桥以古桥墩为基础,架高23米,铺设混凝土空板桥梁,并加宽到7米,设置了人行道及精致牢固的护栏,焕发新姿的宁海桥显得更加壮美。(下面的原古桥不动,桥南从公路桥旁设石阶梯到古桥面,石栏杆仍保留着,每个桥墩留一孔<1times;1.5米>,人可以通过。从古桥桥南到桥北共有14个孔)。护桥石将军都移上新桥头,十分威武。九十年代末期,在宁海桥东凌空架起了高速公路三江口特大桥。两座大桥,一古一今,不约而同地并立于木兰溪下游,以其雄伟劲迈的身姿,肩负着滚滚东流,展示着建设者的力挽狂澜、横空出世的英雄气概,俯仰之间,令人感佩不已! (吴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