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里记载:郑成功逝世后,葬于台南州子尾。1699年郑成功孙子郑克爽上奏康熙帝,乞请将祖父为葬家乡的祖莹。康熙准奏,派御林军护灵为葬,并赐以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还褒封郑成功为“忠臣”。那么,他认为郑成功忠于谁?
忠于请皇朝康熙么?郑成功是主张反清复明的,这点天下人皆知,被称为一代明君的康熙大帝马能不知?郑成功故乡南安孔庙焚青衣处,即是郑成功拒绝其父郑芝龙的劝降信,立志反清复明的历史见证。“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郑成功从此开始十年武装抗清的道路,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
奄奄一息的南明政权,忠于那个被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拥立为帝建元隆武的朱聿健么?这个“忠臣”应当由赐他为“国姓爷“的隆武皇帝封,表彰前朝忠臣而让本朝的臣子效仿,这种事虽然也有先例,但康熙年间,反清复明方兴未艾,清皇朝称反清义士为乱党,能让本朝的人去效仿么?而郑成功封为“忠臣”,除非是康熙皇帝吃错了药。
“方知海外有孤忠”,“敢向东南争半壁”。康熙是着眼于郑成功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夺回了台湾宝岛,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康熙的视野突破了“一定的范畴”,这是他的博大之处;但首先是郑成功的“忠”突破了“一定的范畴”,他的忠不仅是某一个皇朝,某一个政权,更不是某一个皇帝,他的忠的是他的祖国。要不,即使怎样为南明皇朝尽忠尽力,这个历史人物也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历史价值。
祖国是不可更改的,这是每个人祖祖辈辈籍以生息繁衍的地域。就像父母一样,郑成功最值得后人纪念的,就是他忠实于自己的祖国。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年被郑成功收复的台湾,如今尚末与祖国大陆统一。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被海峡两岸有识之士认为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出路,其实也是因为它突破了“一定的范畴”,只要是中国人,都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再有任何的犹豫彷徨,为一已或一小集团之私利而置祖国二字于不顾,是要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唾骂的。郑成功被后人怀念有多久远,他们被后人唾骂也会有多久远。
台湾被荷兰殖民者窃踞了三十八年之久,终究又回到中国人民手中,这是一历史性的胜利。正如郑成功所赋诗所说:“开辟并刂棒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江泽民的八项建议,都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拥护,我们坚信,中国的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吴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