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先贤,倡导以德治国,认为有德则身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古代士族精英,以立德、立功、立言励志,以修身、齐家(管理好家庭),治国、平天下(天下太平)为宗旨,视修身养性为前提、为基础,正如儒家经典《礼祀·大学》所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并认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平民),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那是不可能的。可见对修身之重视。以儒学为宗的古代政治家,无不奉之为圭臬,并成为士族精英们的共识。统观历代治国贤材,无不是自觉修身养性的典范。以自身的高风亮节,影响官风,引导民风。成为中国古代一个优良的政治传统。
周瑛作为明代名臣兼理学名家,以修身养性为立功、立德、立言之本,一生敏于自警,严于自律,成为莆阳名臣自我修养之典范。故《明史》本传以其居官“咸有善绩,尤励清节”誉之。
余研读周瑛传世文集《翠渠摘稿》,得知他在出仕之前,便潜心博览群籍,务求钩深探微、推本究原,深得儒学之精粹。与广东著名学者陈白沙交游甚密,相期“愿学山下松,用以养贞德”、“功深与力到,庶几有真契(刻)”。(《送陈白沙归南海》)其首任广德知州,逢新年于枕上赋诗言志,“名高思自抑(抑制),福浅戒深求(对名利要求高,贪)。天道有盈歇(衰,亏),吾心当熟谋”。(《新岁枕上作》文集中有不少诗文,如诗“为国张四维”、“反躬自点检”(《后感兴六首》),“点检人间兴废事,毫厘应付不差移”,(《天人感应吟》),“形直影亦直,形曲影亦曲。曲直各有自,吾当慎吾独”等,与《温明堂记》、《跛民说》、《育蚕说》、《屏风铭》等文章,生动形象地反映其勤于自省自警,严格修身养志的心情与行动。可证其自撰墓志中所云:“凡平日居官行己,俱无足述;但颇知畏天命,凡事每自检于心,以求合于天,则恒(常)自喜曰:lsquo;此吾学之得也rsquo;。”(《自撰蒙中子圹志)实为真实写照。
此篇题为《自警说》的文章,以语录的形式,论述人性修养的若干重要方面,充满辨证思维。既是其人生经历体验,立身处世津梁,亦是居官做人箴言,可谓字字珠玑,耐人寻味,时至今世,仍不失为思想作风修养之宝鉴与针石。
此文特点,一曰言简意赅。语言简练,内容涉及修心养性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方面;二曰深入探究。多从心、意即思想意识上钩深探微,寻求真谛;三曰辨证思维。提及众多相反相成范畴,诸如情与义、言与行、毁与誉、静与动、宽与猛、得与失、是与非等,尤其强调其向对立面转化功效,力求化害为利,如贪贱淡于嗜欲,嗜欲淡可以养德;忧患熟于事机,可以处世、益智。如人毁可以进益,人誉则止步,等等。这是精华所在。四曰知行一致。强调推己、为己,自我检点,由体及用,一以贯之。
窃以为,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作为国策,二者理应并行不悖,相辅相成,而不可失之偏颇,甚至视为彼此不能相容之对立物。以德修道,正身治国,以平天下,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表现。以德治国,是千年不改的优良政治传统,切不可低估道德的伟大力量。不必讳言,在市场经济巨潮的席卷下,一批政坛精英成为市场游戏的赢家,却沦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然而,牢记宗旨,固守志节,权为民用,为民谋利者,毕竟是多数,恰似周瑛咏梅诗所唱:“香魂不逐水云起,老干绝似冰霜清”。(《题孙氏画梅》)“意当适处功名薄,心到虚时道义先”。(《题卧羲轩》这就是道德的力量!同时证明,随着时代变迁,世风异化,道德沦丧,有志之士坚持思想意识修养,自律自警,慎独静心,亦是不可或缺的。周瑛的清节高行,自警自励精神,仍然值得效法。周瑛此文值得一读,细加玩味。
为方便新生代读者阅读,对原文试作今译。译文欲求信、雅、达,亦难矣,姑作参考罢了。 (阮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