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倾情创作了心中构想已久的《莆阳揽胜图》。也缘于纸张小,创作时我无法做到对莆田的每个名胜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经过缜密的构思,我摒弃了一般的写生方式,而是采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手法,进行了高度全概括。仅花一日多的功夫,将莆田的山山水水,尽融入这小画面中(所谓;方寸之内,体百里之迥),给观者一种咫尺千里之感。
看,画面左上方不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所在地?画面右上方高耸的山峰不就是雄伟的壶公山?画面中间那条倒影摇曳、浩大深沉,迂回曲折的河流不就是美丽的木兰溪?多少年来,她以甘醇的汁液孕育了兴化大地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画面的右下角,那“和谐号”动车从隧道中疾驶而过,体现出我们莆田已进入了“高铁时代”。画面的中心,在群山环抱的盆地下,林立着座座气势恢宏的高楼大厦,寓示着我们莆田的经济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还有,那闻名中外的南少林不也落在画面中间的山顶上。那绮丽的二十四景不都在缅邈幽深,郁郁苍苍、浓密重叠的山林里、和氤氲蒸腾的云霭中若隐若现......
在置阵布势(构图)上,我借用了周易中太极阴阳鱼首尾相连互咬的理论(笔者画之余有研究周易理论),以一个似S、C形的水流把画面分为两大部份。通过左旋右转、穿插变化,山水相生、云树与共,让静止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趣,同时突出一种首尾相应,气脉相搭,起伏回环的流动之势。这样到“S”“C”型律动,也能体现出一种节奏感与韵律感,蕴含着多样统一的形式美规律,更是充满了视觉张力。
整幅画以水墨为基调,技法上我采用传统的小斧劈掺着钉头皴。看似平淡朴拙,笔墨却也苍润华滋。并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我罩上了淡淡的赫红色,让之与山体造型相匹配,使笔、墨、色三者协调统一。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的美学品地。所以,色虽然没有繁丰绚烂,却也不感到单调索然。能令人精神放松,舒心愉悦。
画面上空云雾迷蒙,海天相连,高山、平原、田野、河流、林木、楼宇...尽敛眼底。并配以大片的留白,更加旷远绵邈。令观者猛然发觉;哦,原来莆田的山水是如此的锦绣,原来莆田的土地是如此的辽阔hellip;hellip;(吴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