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仙话逆序词与古汉语(上)
【发布日期:2025-08-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学范


逆序词指与普通话构词词素相同,但词素排列顺序相反的一类方言词。就是说,把某个普通话的多音节词倒过来,用莆田话说,也是个词儿。如普通话有“约会”,而“会约”在莆田话里也成词。

大体说来,词序互逆的莆仙话和普通话词语都来自古汉语,其实本来也无所谓正序逆序,只是各自采用不同的词序。

我们从古汉语中找寻这些逆序词。需要说明的是,不用古诗词的例子。因为诗词为了迁就格律如平仄押韵,有时会颠倒词序。如白居易诗“清凉秋寺行香去,和暖春城拜表还”,我们无法确定“和暖”是不是逆序词。

下面分类列出这些词,加以解释,并举例说明。再列出古汉语例证。    


一、名词


【貌相】相貌,多用于男子。例:貌相好;有貌相。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不作俗人之貌相,剃头身作出家而(儿)。”

北宋王明清《挥麈后录余话》:“既至府,为章自言平时未尝至都下,无由识此曹,恐有貌相肖者,愿试询之。”

【猪母】母猪。类似的还有鸡母、鸭母、牛母、马母、狗母、羊母、鸟母、鲎母等。

五代释静、释筠《祖堂集》:“师忽然见个猪母子从山上走下来,恰到师面前。”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伏生闻之,悲泣,不能自已,更别加心,供养猪母。”

【肠肚】肠的通称。

六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取兔肠肚,勿去屎,以草裹,吞之,不过再三,即愈。”

北宋洪迈《夷坚丁志》:“头尖匾类塌沙鱼,身如虾,壳长八寸,渐大侔两指。其中盈实,刮之,肠肚亦与鱼同。”

【等差】差,偏差。例:那(只)等差三公分。

东汉荀悦《前汉纪》:“臣等被甲执兵,多者百余战,攻城略地,各有等差。”

唐杜佑《通典》:“此皆意存于重,而不原于制,遂使亲疏贵贱,无有等差。”

【人客】客人。例:人客陪(陪伴客人的人)。

晋代陈寿《三国志》:“承父业,富于财,僮仆人客以百数,纯纲纪督御,不失其理,乡里咸以为能。”

隋侯白《启颜录》:“村中一家,正有礼席,人客聚集。”

【联对】对联。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只有堂屋中间墙上,还是周先生写的联对,红纸都久已贴白了。”

【石条】条石。例:坐石条顶(上面)听老人讲古。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忙进庙门,把门关了,取一条大石条来顶撞了,把马拴在庙廊下。”

清代佚名《施公案》:“我去架起石条来,瞧看瞧看他死也没死。”

【鸡公】公鸡。类似的还有猫子公、鲎公、鸽公、南风公(春末夏初水汽很重的南风)、刺猬公等。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将渡便江,有神兵见于鸡公山,始退军焉。”

赵尔巽等《清史稿》:“迭败人杰于鸡公山、谭家庙,又克天宝于大垭口。”

【气性】1、性情脾气。2、志气。例:无气性的人。

北宋欧阳修《归田录》:“杨亿不通商量,真有气性。”

北宋戴埴《鼠璞》:“气性与天性不同,苟非上圣,得无过与不及之病。”

【形模】只出现于“一形模”中,意为长相相似。例:两个人生有一型模。

北宋姚宽《西溪丛语》:“土人以晶莹圆明、中无瑕翳者为活眼,形模相类、不甚鲜明者为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者为枯眼。”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王渔翁舍镜崇三宝》:“密唤一个绝巧的铸镜匠人,照着形模,另铸起一面来。”

【后日】来日、日后。例:后日有工齐搭聊(改天有空我们一起玩)。

西汉刘安《淮南子》:“惠王因藏怒而待之。后日复见,逆而弗听也。”

唐载孚《广异记》:“地府严切,君宜且还,后日可领儿子等来,欲有所嘱。”

【地土】地方,水土。例:地土敝(不)服(水土不服)。

唐陆心源《唐文拾遗》:“今汉番二国所守见营封疆,洮泯之东属大唐国界;其塞之西,尽是大番地土。”

唐苏鹗《杜阳杂编》:“其洲方千里,花木常如二三月,地土宜五榖,人多不死。”

【点钟】时钟。例:看点钟几点了。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神力王低头瞧表,正十二点钟。”

【厅前】厅堂。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门官曰:‘且至在此,容我入报相公。’门官有至厅前启相公:‘门生有一生口牙人,今领一贱人见相公,不敢不报。’相公曰:‘交引入来。’”从“入报相公”与“至厅前”可知,“厅前”是厅堂,不是厅堂即房屋前面。

【证见】证据。例:汝讲伊做贼,有甚么证见(你说他当小偷,有什么证据)。

唐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或事涉疑似,傍无证见;或傍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

北宋梅尧臣《碧云》:“府有犯夜巡者,捕致之,观据案讯之,曰:‘有证见乎?’”

【则准】准则,标准。例:只事体卜做着有则准(做这件事,要有准则)。

唐代李延寿《北史》:“赋税,则准地输银钱。”

【药丸】例:感冒食药丸(感冒吃丸药)。

清钮琇《觚剩》:“因倾小瓶药丸如豆,断庭前细竹数寸赠罗。”

清代坑余生《续济公传》:“二人一着急,就把嘴里含的药丸咽下肚去。”

【花狸(鸡)】羽毛呈豹点斑纹的鸡。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有曰花榈者,色紫红微香,其文有鬼面者可爱,以多如猪斑,又名花狸。老者文拳曲,嫩者文直,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

【菜栽】菜苗。类似的还有树栽、番薯栽等。

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尝于河中滩上,拾得一小树栽,埋之。及长,乃林檎也。”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到明年九月,耕菜地,然后将菜栽移植,植之。”

【米碎】碎米。类似的还有纸碎(废纸屑)、玻璃碎、石碎、米粉碎(长条状米粉碎成的小段)、面碎(线面碎成的小段)等。

宋司马光《类篇》:“粞,先齐切。米碎曰粞。”

明唐顺之《武编》:“破绵纸碎五钱,旧青布碎五钱。用此二物微有烟,又用作纸撚。”

【脚手】手脚,部下。

南宋普济《五灯会元》:“还露脚手也无?”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平勃之成功也,适直吕后病困,故做得许多脚手,平勃亦幸而成功。”

【家私】家具,工具。例:家私法宝。古文没有这个意义。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君子好博学问荒废。小人好博输却家私。”

以下词语未见于古文:

【风台】例:六月风台生九子。

【布拖】拖把。例:用布拖拖地下。

【机司】老派说法。

【菜腌】腌菜。例:饮糜配菜腌(稀饭配腌菜)。

【黛青】青黛。例:生毒古,抹黛青(毒古指流行性腮腺炎)。

【价声】价格。

【凰凤】凤凰。莆仙方言凤与凰声韵都相同,差别只在声调。“凤”阳去调,“凰”阳平调。莆仙方言两字连读,后字不变调。今后字读阳去调,可知是“凰凤”。

【流水】潮汐。例:今旦甚么流水(今天什么时候开始涨潮)。

【色气】颜色。例:只张画色气大好看。

【火灯】油灯。

【片底】照相底片,也称“乌鬼”。

【鞋拖】拖鞋。

【花菜】花椰菜。

【月大】大月。例:五月月大。

【月小】小月。例:六月月小。

【橄榄盐】盐腌橄榄。类似的有李盐(盐腌李子)。

【起早】早上。也可以说早起。例:起早暝晏(晨昏)。


二、动词


【加添】添加。例:再加添三个。

陆心源《唐文拾遗》:“今已后,诸州府有请以破钟再铸,宜令所在差人监领,不得令销钱毁器,别有加添。”

明冯梦龙《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可耐王遵、马翰,日前无怨,定要加添赏钱,缉获我们。”

【结连】结成帮派。

宋代佚名《江南余载》:“言父恭尝为鄂帅杜洪记室,洪与朱梁结连,恭预其谋,简言乃逆臣之子,不宜列于清近。”

宋代佚名《建炎复辟记》:“至乘舆南渡,结连内侍,躐除枢管。”

【会约】约会,约定。例:我甲(跟)伊会约三点去。

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少顷有玉虚尊师当降此岛,与南溟夫人会约。”

元李好古《沙门岛张生煮海》:“此女自言龙氏之女,小字琼莲,到八月中秋日,与小生会约于海岸。”

【唬吓】仅见于拍唬吓,意为讹诈、敲诈。例:一架脚车乞(被)伊拍唬吓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那个是梁山泊杀败的撮鸟,敢来俺这里唬吓人!”

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只因你前生是条好汉,专一充大头鬼唬吓人,故此今日要划下你那斗大的头来。”

【雨漏】例:厝顶坏一位,雨漏(屋顶坏了一个地方,漏雨)。

唐李商隐《义山杂纂》:“舟中雨漏。茅屋下秽湿。守令好寻事。”

北宋李昉《太平广记》:“又意其雨漏所致,而幅巾之上则无。”

以下词语未见于古文:

【带连】附带,捎带。例:带连将我只几件衫都提去(顺手将我这几件衣服都拿去)。

【平扯】扯平。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