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白水 文/图
天津天后宫,坐落在天津旧城东门外海河三岔河口两岸,今南开区宫南大街北端(即古文化街)。它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意在祈求妈祖庇佑海运和漕运的平安。其后,几废继修。志书载:明永乐元年(1403)、正统十年(1445)、万历三十年(1602)及清顺治十七年(1660)、光绪三十年(1904)以至民国间曾多次予以重修、重建,不断扩大建筑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对它进行局部的加固和维修。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面重建、扩建。现包括幡杆、戏楼、山门、牌坊、前殿、后殿以及藏经阁、钟鼓楼等建筑群,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碧瓦红墙,巍峨壮观,成为弘扬妈祖文化的圣地和旅游景区。
该宫竖立在宫门外的一对幡杆,很是引人注意。杆长均达26米,直上云霄。此杆一为挂灯之用,为往来三岔河口的船只导航;一为天后宫所在地的独门标志。其后,由于历代对妈祖的不断褒封,幡杆便成为悬挂天后封号的长幡之用。幡为黄色,长丈余,高挂于杆上时,海河上下,方圆十里,都可以看到。幡上大书“护国庇民显神赞顺垂佑瀛堧天后圣母明著元君宝幡”22个字。史料说明:“护国庇民”,为明永乐间所封;“显灵赞顺”,为清乾隆时所封;“垂佑瀛堧”,乃清嘉庆帝为天后宫所题的匾字;“明著”为元世祖时所封;“元君”,为道教女子登仙之称。有时幡杆上也挂有红灯,妈祖敬仰者称它为“神灯”。
宫门对面的戏楼,颇为壮观。戏楼高12米,宽10米,进深11.5米,为酬神演出的场所。清末,全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龚云甫等都在这里唱过戏,盛况空前。
天津天后宫,除奉祀海神妈祖外,还崇祀道教神仙“王灵官”“张仙”等。
这座有700年历史的天后宫,既是古建之花,又是天津市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物。该宫保存有许多奇特的文物,已被列入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