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许国兴:探索莆仙戏破壁突围之路
【发布日期:2025-09-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编者按】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五五”规划,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莆田市政协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将服务“十五五”规划编制作为履职重点,深入开展“三项活动”,特别是扎实推进“建言‘十五五’规划委员在行动”专项活动,广泛发动各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集思广益、踊跃献策。

为充分展现委员智慧,凝聚社会共识,服务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本报特开设《建言“十五五”委员有话说》专栏,陆续刊发委员们的真知灼见。本期聚焦文化篇,刊发涵江区政协常委、提案委主任许国兴的建言《关于新时代莆仙戏传承保护和改革创新的若干建议》,以飨读者。 

 

莆仙戏,这颗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正面临着生存危机。涵江区政协常委许国兴一针见血地指出:“短短四十余年,莆仙戏观众群体萎缩至上年纪的老年人。”

莆仙戏面临着市场、人才与地位的三重困境,如演出市场萎缩,部分剧团生存举步维艰;戏剧人才断层,从编剧到演员严重老龄化;文化地位下降,“神品地位”跌落。

“莆仙戏被莆田地域和300多万人口牢牢锁定。莆田话的独特性和地域限制,使莆仙戏如同画地为牢,成为无法走向全国市场的最大硬伤。”许国兴认为,加之莆田话“有话无字”、乡音各异,观众看戏常需借助字幕,艺术感染力大打折扣。

面对时代挑战,许国兴开出五剂“破局良方”——

正视短板,打破语言牢笼。承认地域限制是客观现实,更要直面莆田话传承危机——30岁以下年轻人讲方言者锐减。解决方案直指核心:探索普通话道白与唱曲改革,让艺术跨越方言障碍。同时将莆仙戏纳入本土义务教育,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文化火种。

拥抱科技,争夺年轻观众。在抖音、短视频席卷的今天,莆仙戏必须主动出击。创作符合年轻人审美的短剧精品,借助VR、声光电技术打造沉浸式舞台,让千年古戏焕发数字新生。

兼收并蓄,锻造新莆仙戏。创新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在曲牌融合上,大胆吸收京剧、越剧等剧种精华;在乐器革新上,引入小提琴、萨克斯等中西乐器;在表演跨界上,借鉴歌剧、芭蕾等现代表现手法;在题材突破上,开发现代剧目,贴近当代生活。

倾听青年,激活传承血脉。“少年强则中国强”,建立青年意见征集机制,让年轻一代在剧种改革中拥有话语权,使创新真正对接未来市场。

铸魂莆田,打造城市文化IP。莆仙戏的终极使命,是成为莆田面向世界的文化名片。建议创排《大爱妈祖》《木兰溪治理》等史诗级剧目,将妈祖文化、工艺传承、滨海新城等元素熔铸一炉,让莆仙戏成为推介莆田的文化大餐,为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时报记者 郑育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