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小托育’,托起的是少儿的未来,激活的是整座城市的温度。”近日,莆田市政协“办好‘小托育’托起‘大幸福’”专题协商会如期举行,市政协主席沈萌芽主持这场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之约。副市长林韶雯携卫健、教育、妇联等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政协委员围桌共议,为破解“带娃难”开出民生良方。
“托育服务虽是小切口,却连着大民生;虽是小题目,却托起大幸福。”市政协副主席王少华率先发言,“调研发现,我市托育工作有成效、有亮点、有‘颜值’,但问题不容忽视——托育运营困难、服务有待提升、监管还有短板。这既是群众的‘烦心事’,更是我们破解的‘关键点’!”
“要让群众托得到、托得起、托得好,必须强化政策保障、扩大普惠供给、提升监管效能!”会议聚焦普惠托育服务的痛点难点,委员补充发言饱含智慧,部门现场回应直面问题,激荡着民生温度与政策力度——
“安全账是生命线,专业账是成长线,便利账是幸福线!”市政协常委、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林欣从家长视角发声,“家长焦虑‘三本账’——安全账怕隐患,专业账忧师资,便利账愁接送。破解之道在于价格上‘兜住底’,服务上‘有温度’,监管上‘看得见’!”她建议发放托育券减免多子女家庭费用,推动社区托育提供“早送晚接”灵活服务,实施“明厨亮灶”透明化管理,让家长手机一滑即知孩子动态,真正消除信任鸿沟。
“小切口也能撬动大变革!”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蔡立群抛出“零新增”改革方案:将市卫健委下属“药具服务中心”转型为家庭发展支持中心,加强协同,统筹普惠托育政策落地,实现“编制不增、效能倍增”。更亮眼的是“智慧托育一张图”构想——复用开源系统搭建平台,对内强化监管“一图清”,动态监测,精准施策;对外优化服务“一键达”,嵌入“莆田惠民宝”,让家长指尖查询机构资质、实时查看园区动态、便捷获取托育讯息。
“备案率低、入托率不足、师资薄弱,是托育服务的三座大山。但我们已行动:累计投入3305万元支持普惠托位,医育结合签约率达70%,培训从业人员超千人次。下一步,我们将实施育儿补贴制度,打造‘1+N’托育体系,力争2030年普惠托育全覆盖!”市卫健委领导表示,将强化政策保障,破解“运营难”;扩大普惠供给,解决“入托难”;提升服务质量,消除“信任难”。
“育婴师培训1200人,‘科学育儿大篷车’开进12个偏远村,电梯间张贴3500张早教画,‘养育照护小组’进社区,让家长亲手学会婴幼儿抚触、辅食制作!……”市妇联领导晒出“温暖成绩单”,表示将立足“家庭主体”核心,聚焦“角色协同”发力,让家庭“会育儿”“善育儿”“助育儿”。
市教育局、人社局、财政局、市场监管局、总工会等市直相关部门也作了书面发言,回应调研报告问题及建议。
“调研报告很扎实,委员建言很中肯,我们很受启发!”林韶雯从规划引领、多元共享、优化布局、综合监管四方面为协商注入政府强音,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从调研成果中汲取智慧,细化落实普惠托育布局、成本控制和质量提升,“让托育服务从‘民生大事’转化为‘幸福实事’,真正惠及每一个家庭。”
“托育服务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连着社会发展;既是家事,更是国事;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沈萌芽的讲话引发共鸣——
把握大局大势,认识托育服务的“民生分量”:从中央“每千人4.5个托位”硬指标,到莆田“十五五”规划新蓝图,托育服务承载民生期待;更加用心用力,激发托育服务的“部门能量”:政策要“放水养鱼”而非“管卡压罚”,支持机构“办起来、办下去、办得好”,推动部门“重管理、重服务、重扶持”;立足职责职能,贡献托育服务的“政协力量”:引导委员通过提案、监督、民情反馈持续跟进,“把履职作业写在为民服务一线”。
沈萌芽表示,当委员的“言值”碰撞部门的“实招”,相信“托不起”的焦虑可化为“托得住”的底气,“小托育”终将成为衡量城市幸福感的温暖刻度。
(时报记者 郑育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