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杂文报》3月18日二版安立志先生的《孔子铜像和马丁雕像》一文,觉得文章除了说孔子“是一个以提lsquo;建设性意见rsquo;为职业的跑官典型”称得上是“新见解”之外,其他却是老调重弹,无非是说他是一个为统治者出谋献策陷害民众的坏家伙。这是缺乏实事求是精神的。
马丁是美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民主人士。他领导的非裔美国人争取民权运动,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结束了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推动和促进了美国社会民主化发展进程。
孔子却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民主人士。他创办私学,自编教材,以“六经”教书育人,传授“爱民”、“富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历史经验,在学生中大兴民主和科学之风。据说孔子学生三千,贤人七十二,有些人还成为“王者师”。例如战国初年,子夏的学生魏文侯任用李悝,在魏国实行民主改革,制定《法经》,推行“尽地力之教”和“平籴法”,“但行数年,国以富强”,有着举世瞩目的教育效果。
孔子治六经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司马迁在《史记》的《孔子世家》中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在这里,“六艺”即六经。折中,《古文观止》说:“折,断也。中,当也。谓断其至当之理。”之所以孔子的学说会代代相传,一则是因为孔子治六经的成果,直接通过自己的学生,广为传播,子又传子,孙又传孙,没有间断。与此同时,孔子师生当年对话情况也被整理出来,例如《论语》和《礼记》等出版了又出版,有助于传道授业解惑;二则是因为政治家、军事家等与历史学家不同,政治家肩负的是某一历史使命,例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号称“千古一帝”,这是得民心,顺民意的结果。而历史使命一旦完成了,他们也就和普通人一样了,不像当初那么红火。但是,历史学家孔子研究的却是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史和春秋现代史,总结了许多珍贵的标本兼治的历史经验,例如,三大政“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等。“得民心者得天下”,想得天下就要请教孔子如何“得民心”,或者说,读孔,是“天子王侯”的必修课。与此同时,广大民众也读孔,“学者宗之”,以促进和推动统治者实行爱民、富民、取信于民等政策,不断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社会整个民主化进程。
综上所述,孔子和马丁的实践证明,民主是人类社会的阳光,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少不了。面对统治者爱江山,爱美人,不管老百姓死活,他们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实在是很高明的。引人注目的是,孔子那时还是个鲁国大官,“摄相事”,因为反鲁王腐败而走上了“弃官从教”之路。他带领学生周游列国,理论联系实际,现场教学,及时解决了现实中遇到的一个个新课题,这在中国教育史上,真是一大创举!但是,安先生却说那是“跑官典型”,这真是有点有眼不识泰山。 (林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