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璀璨的兴化人文画卷 ——黄秀峰、陈金瑞《莆阳风情录》评介
【发布日期:2011-09-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10多年前,《湄洲时报·海外版》开设地方文史专栏,打开了莆仙文人对地方文化历史的研究之闸门,作者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文章如雪片般的飘飞。他们有了自己的创作与研究的园地,便精心阅读历史文献,搜集材料,不辞劳苦,不遗余力,形成了一个气候,成果丰硕。这当中的作者群,黄秀峰便是一位有心的文化研究者。多年来的勤奋写作,严谨的治学精神,集成这部沉甸甸的长达33万字的鸿篇巨著《莆阳风情录》,构成了一幅璀璨的兴化历史人文画卷。
莆仙文化乃为福建六大文化版块之一,历史悠久,人文丰厚,无愧为“文献名邦”、“海滨印鲁”之美誉。黄秀峰先生一如既往地盯住莆仙风情之不放,苦心经营,锲而不舍,并且怀着对莆田风景名胜的无限热爱,登山涉水,挖掘潜藏在景区的文化内涵,系统地叙写了《莆田二十四景》。在每一篇作中,既有描写自然风光,又阐述人文景观,充分剖析与景观关系密切的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立体般的再现该景点的古与今旅游知识及文化看点。并对一些人们误讹的说法进行考证、校正,避免以讹传讹,足见作者之良苦用心,治学态度,朴实的文风。
在《名邦传奇》一辑里,作者集几十年的心血,多方采访,反复论证,引经据典。始终尊重历史事实,坚持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论定问题,写出有根有据的历史故事或传说。例如《九华山的传说》、《江梅妃的传说》、《九莲山的传说》及《僧兵疗伤造石槽》等,根据民间传说,整理成一篇篇颇有情节的文章,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把口传零散的材料创作加工成民间文学。《南少林的传说》这篇,以历史为线索,科学地梳理出唐王李世民推翻隋朝,统一天下建立唐代hellip;hellip;顺侃法师带领两个徒弟,一路跋涉,千辛万苦,来到莆田林山。从而引发了一出出戏剧性的传奇事故,发挥合理的想象,其前因后果符合逻辑。文章运用小说式的写法,颇具可读性和历史性。文章被选入莆田电视台《莆视讲古》连播。其系列性的故事,还被遴选为“南少林遗址论证会”学术交流材料。
作者对莆仙历史名人颇感兴趣,他怀着极其尊崇的情愫,读尽地方史书、文献,经过精心的浓缩概括,加工再创造,写成《筑堤女杰钱四娘》、《满门忠烈陈丞相》及《卓真人与“安然里”》等等文章。以尊重历史,尊重客观事实为准绳,形象地把这些先贤给立体般的造化出来,把闲散在民间里,群众口传,鲜为人知的材料等,囊括其中,且以取舍,精益求精,使文章具有教育性、知识性。同时,还把许多有口皆碑、家喻户晓的戴大宾探花故事、蔡襄建造洛阳桥故事、戚继光平倭寇、王家彦故事等等,整理成文,奉献给电视屏幕或在各种报刊发表。以正面宣传,教育庶民不忘历史,学习贤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亦可以当作廉政教材,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将起到积极的有效的作用。
《莆阳风情录》一书,还收入作者长期研究的民俗风情之类篇章。这一些文章,作者总是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以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去缕析,疏导许多蕴藏在民间的包含着浓郁的神话色彩,个中或多或少占有宗教的引子。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摒弃了封建迷信的糟粕,弘扬社会正气,破除迷信,以唯物主义观点去阐释神秘、虚幻、飘渺的思想理念,让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并且富有教育意义,正如《禳灾避邪话端阳》《龙子龙孙莘郊人》《北辰宫祈雨》等。有些看上去是描述宫庙沧桑,实则挖掘客观的历史变迁、建筑风格、神祇的历史由来,以及庙会活动和正常的宗教习俗等。既有存史价值,又有启示意义,重新将其澄清历史真面目。这样丰富了莆仙文化的内涵真谛,让人开拓视野,明晰对历史的反思。《钟潭的传说》《智泉溪水无污染》《“龙眼”的传说》《“杉头杉尾”建府第》《轿夫巧治“小五哥”》等篇什,给人以全新的启发,值得一读。
黄秀峰先生对民间文艺情有独钟,日积月累,创作了几十首(篇)方言快板、方言俚歌、梆鼓唱、三句半及山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基本上围绕妈祖文化、庆贺港澳回归祖国、宣传孝悌道德、道德建设、计划生育、遵守交通规则和遵纪守法等等。快板或俚歌一类,大概都以七言四句或八句为一组。《四海同歌颂妈祖》拥有100多组合成一首,洋洋洒洒,纵情地表达世界华人歌颂海上女神,盼望两岸和平统一的思想感情。这些民间文学,依照在古诗规律法则,既有平仄又有押韵,读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有强烈的音乐感。本书还收入了两部现代小戏剧本,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风尚鲜明主题。
勿庸置疑,黄秀峰是位全才型的民间文艺家、文史学者。《莆田风情录》一书,给莆仙文化建设增添光彩,为丰富莆仙文化内涵,拓宽外延,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固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