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莆阳谈丛》序
【发布日期:2011-12-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建华

收到阮其山先生要我作序的书稿时,心中产生莫可名状的感动。这部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文集,厚达380多页,其份量是那么的沉重。其间,由于接连出差、会议等杂务,我是分几次读完这部书稿的。去北京开会,我带上了它,利用晚上的时间读完第一遍。中秋之夜,顾不上去欣赏皎洁的明月,在灯下静静地读毕第二遍,已是三更时分。
这部著作的表述内容是如此的浩瀚,包括“荔城评谈”、“家园放谈”、“莆史纵谈”、“旅游闲谈”、“文化散谈”、“科教恳谈”、“读史漫谈”、“荔枝趣谈”八个部分。从古代至现代,从旅游到文化,从市政到科教,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部著作的描写手法是如此的多元,既有文彩飞扬的散文,又有文笔犀利的杂文;既有文思奔涌的评论,又有文风严谨的史话。大概是作者把杂文当作散文来写,所以他的评论中流露出散文的哲理;把史话当作散文来写,所以他的史话显示了散文的风格。散文,原本就是一种形散意不散的文体,用之于杂文,更能激起人们理性的思考;用之于评论,更能使后人从中悟出古为今用的道理。由此,作者把此书作为散文的结集,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而且,还是一种可喜的尝试。
莆田建市前夕,在外省从事军政理论教育的阮其山先生,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他先是在莆田地区行署办公室工作,1983年莆田建市后,在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从事文字工作,起草市政府工作报告之类重要文件,后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协秘书长。在繁忙的工作之暇,他辛勤笔耕,写了不少文章,此次收进文集的有78篇,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曾在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多年,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性质比较了解,有人形容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阮其山先生作品颇丰,大概是把别人打牌、上卡拉OK唱歌的时间用于写作,正如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写作一样。鉴此,我不能不对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大凡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定力和执着,还要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如同钦佩作者的创作毅力一样,我也为作者的率直和魄力所折服。这年头,爱听表扬话的人居多,爱听批评话的人较少。殊不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正是本着这样的宗旨,作者的视觉时刻关注时政。在“荔城评谈”、“家园放谈”中,有一篇《面对莆田的美称》的文章,发表于1995年4月他任总编的《莆田政协报》,我在莆田市政府任职时拜读过,对作者敢于直言的精神,留下很深的印象。时隔16年,又重读这篇文章,感到十分亲切。“面对莆田的美称,既要有自豪感,更要有危机感。危者机也。一是危险,有失去老本的危险,因此要树立忧患意识,而不能躺在玫瑰花上睡大觉;二是机遇,要抓住机遇,循名责实,奋发有为,开拓创新。”上述言论,不失为画龙点睛之笔。此外,作者的着眼点还放在城市建设上。大的有《优化城市的客厅》、《失衡的广场》、《保护和优化凤凰山风景区刍议》、《洗尽铅华,还古谯楼本色》、《高楼寻踪》等篇什。小的至《奶羊何以亲自进城》、《吆喝引发的吆喝》等议论。《奶羊何以亲自进城》,是一篇饶有风趣的文章,但看了文章之后,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原以为奶农用三轮车驮着奶羊兜售羊奶,既新鲜又便民,但作者告诉我们一次在市郊的经历,恰见奶农用大桶合成的饲料稀汤灌喂奶羊,其奶汁自然不能同青草经由曲折羊肠转化成奶相提并论。作者感叹道:何曾料想,貌似诚实的奶农,早已在羊肚里做掺水的手脚。从这件事情,作者最后得出要重视“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塑和完善”的结论。当前,问题食品屡屡出现,这篇写于2003年的文章,不失其前瞻性和警示性。《吆喝引发的吆喝》,表面看来是市井电声吆喝的噪音污染问题,其实是披露在解决吆喝声中有关部门的政风问题,令人深思。
阮其山先生,这位阔别故乡三十载的游子,于莆田建市前夕重返故里。依然是那地道的乡音,依然是那炽热的情怀,在他的文章中,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土深深的爱。俗话说得好:“子不嫌母丑”。建市甫始,百业待兴,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必然有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问题面前,有人回避,有人诤言。老阮就是一位诤言者,敢于直言,刚正不阿,《洗尽铅华,还古谯楼本色》一文就是佐证。古谯楼,在莆阳大地屹立一千多年,成为莆田标志性建筑物,成为八闽现存的谯楼第一楼。由于文革的原因,这座“小天安门”变成一身革命红装。作者写道:“从文物保护角度而言,其全身存活,实乃吾莆之一大幸事;而其红装异彩,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并认为是掩盖了谯楼的本来面目,祈望古谯楼早日洗尽铅华,还其本色。作者似乎对古谯楼情有独钟,在另一篇力作《千秋谯楼》中,从史学、文学、社会学、建筑学等角度,阐述谯楼的昨天和今天,洋洋八千言,纵横捭阖,对“万古东南多壮观,百年豪杰几登临”的古谯楼,刻画的淋漓尽致,充满历史的厚重感。
综观全书,“莆史纵谈”“读史漫谈”占据相当的篇幅。在“莆史纵谈”里,共有15篇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明代太守岳正创建的小西湖,又有唐代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筑的镇海堤;既有被误为“莆田第一宰相”的萧顷,又有一心为民办实事的蔡襄;既有蒙受冤案的龚茂良,又有执政安民的莆阳名臣周瑛;既有明代翰林院学士柯潜斗鼠斥贪,又有抗倭英雄戚继光莅莆剿倭;既有廷争状元陈实的《百问策》,又有余飏记载清代莆田迁界的珍贵史籍《莆变纪事》。在“读史漫谈”中,大部分历史事件都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但作者赋予不少新意。文章中有三篇是和莆田有关的,《莆阳才子与秦淮艺伎》、《蔡京用人之术》、《〈宋史·蔡京传〉难句今译辨析》等。无论是“莆史纵谈”,还是“读史漫谈”,作者不是就史论史,而是潜心研究,用心思考,引经据典,匡正谬误,从而使史料焕发出新的生命和时代价值。 (未完待续)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