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华
显然,作者并不囿于莆田的城市与历史这一主题,还把敏锐的触角延伸至文化、旅游、科教等领域。在“文化散谈”中, 几篇谈及春节、元宵节民俗,及其相关的诗词、楹联、对句的文章,作者溯源追流,直面世情,宣扬公平正义与平安和谐的人文精神。另几篇是作者对编辑、著述事务的回顾。《莆阳名臣谱》是其近年研究莆田地方史的阶段性成果。《窗口·阵地·纽带》是对《莆田政协报》的编务体会,该报善于抓热点焦点,抓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办的别开生面,成为当时的热门报刊,在省、市政协也获好评。其他文章也不乏独到的见解。
“科教恳谈”虽只有六篇文章,但涵盖面甚广,跨度也很大,从幼儿教育至初考改革再到高校。值得一提的是,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也呈如火如荼之势。为了开发莆田市的旅游资源,作者于1995年4月撰写了《创设妈祖文化城的构想》一文,现在看来,不少构想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开拓莆阳荔枝文化金矿》,题目就很有创意,把荔枝文化比作金矿。欣闻莆田市提出要保护六万株荔枝,这六万株荔枝,就是一座大金矿,作者的一些大胆设想,想必能进入决策者的视野。对于九鲤湖的开发,作者提出了“还水于湖”的建议,是难能可贵的建设性意见。
荔枝是莆田市的四大名果之一,莆田县亦以荔城著称,现改为荔城区,郭沫若曾留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著名诗句。“荔枝趣谈”中的七篇文章,都以荔枝为题材,讲述杜牧、苏东坡、白居易、蔡襄与荔枝的关系。纵谈古代荔枝的品名,让人们对于荔枝增加了许多新的认识。
捧读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书稿,除了深深的感动外,还从中得到颇多的感悟。作者是执着的,凭借坚韧的毅力,经历耕耘的艰辛,终于到达收获的彼岸;作者是耿直的,敢于直言时弊,敢于推陈出新,坦露出一颗真诚的心;作者是爱乡的,尽管在外漂泊30年,但他永未忘却生他养他的故土,作品中蕴含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作者是理性的,无论是城市发展或是历史文化,都进行认真的理性思考,所以,他多有建树之善言;作者是博学的,无论是文学还是史学,无论是社会学还是建筑学,均有涉猎,所以,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作者的创作态度是认真的,所以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创作如此,做事也一样,这就是阮其山先生给予我们宝贵的启示。 (续完)
辛卯中秋于榕城
(作者为莆田市人民政府原市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