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还孔子一个本来面目
【发布日期:2012-03-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纵观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因落后贫穷受人欺凌被挨打,便诅咒起自己的祖宗来,说是儒家思想维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统治,把儒家思想当作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时至今日,中国人受上世纪的对儒家思想批判遗风的影响,还是对儒家思想心存芥蒂而耿耿于怀,似把孔子视为千年仇敌。人们对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三纲五常”既不深究,也不进一步揣摩儒学经典,人云亦云地跟风一样地说儒家思想之不是,道孔子之不对,而对孔子的心(思想)与境界,能真正领会多少?我们如果批评儒家思想时不妨这样扪心自问,反思自己。
如果要还孔子一个本来面目,最主要的是要弄清儒学思想的核心“三纲五常”。三纲是指君臣、父子、夫妇这三对人类社会必备的基本伦理关系。《易经·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可见这三对人类社会基本伦理关系体现了自然大道规律,一个社会是一个家庭家族的缩影,人丁既繁,必立长以主持事务政务,所以家有家长,族有族长,里有里长,村有村长,乡有乡长,县有县长,市有市长,省有省长,国有国王君王。而身为长者,必有仁德以爱人才配居其位,为长者为君者居其位而无仁爱之心反而为了作威作福,那就有失长者君者之风范与德性。当然从古到今居高位长位作威作福的“长者”“君者”“王者”也不乏其人,而失德失贤的结果是终被历史所抛弃被人民所推翻。所以《论语》中有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说法。就是君有君的德行,臣有臣的德行,父有父的德行,子有子的德行,君臣父子都是相互依存关系的,各有各的德行规范。这些德行规范归纳就是“五常:仁、智、义、礼、信”。如《大学》里所说的:“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在亚圣孟子的思想中,这种相互关系就表达更直率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孔子对三纲规范认识不是后人不学经典拾人牙慧者所说的维护封建统治者,而对和谐健康的社会秩序建构的理想表达。至于后来汉朝独尊儒术时所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的表述也是有其道理的,这个“纲”是领导表率的意思,而不是特权的意思。为君王者要为臣子的表率,作父亲的要为作子女的作表率,作丈夫的要为作妻子的作表率。孔子心中的理想君王是上古时的尧舜,为人民着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与民同甘苦,与民同乐而不独乐。社会不管发展到任何形态,都有“君臣”上下关系,我们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君臣”上下关系,但社会的上层为长为君者,不是孔子所单独关注的一小撮人群,孔子关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合理性,所以关注天下民生是孔子思想的根本所在,也是孔子思想的生命力所在。孔子言治不言乱,并不是不明社会治乱根源,乱的根源都是社会上层统治阶层只为了满足个人的骄奢淫欲而不顾百姓死活,百姓虽是草民,是一根草,可能任人践踏,可是一片一片的天下草连天燃烧,可以烧毁一个貌似强大而腐朽没落的王朝,历史上治乱相因的例子,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治乱的规律。孟子对乱世抨击就很直率,一段与齐宣王精彩的对话可以看出儒家道统继承人孟子如何看待失德之君者长者:“ 齐宣王问曰:lsquo;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rsquo;孟子对曰:lsquo;于传有之。rsquo;曰:lsquo;臣弒其君,可乎?rsquo;曰:lsquo;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rsquo;”孟子还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为此也曾招来明朝朱元璋的贬斥,取消从配于孔子的亚圣地位。我们不学儒学经典,而轻易地从人所云,说儒家孔孟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工具,恐有失偏颇。
儒家思想要求为君为长者,仁政爱民为民,与我们现在党的执政为民理念是相符合的。与毛泽东的一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同一思想的不同表达。执政爱民为民如古之圣君明君尧舜,才是儒家对执政者的理想要求,只是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不一定都具有君德官德,人的贪欲难以克制,这样整个人类历史就演出一幕幕兴衰存亡的历史剧以及人间的悲欢离合的人生剧。人类社会一切关系都要讲究和谐,而和谐根本在于自身心,所以儒家有句话说: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皆是以修身为本。人人以修身为本,人人身心和谐,人人居安乐业,上下不相慕,社会富足,礼乐由兴,那么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与较之更为高级的我们现在所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不就出现在我们这一时代吗?学孔子明孔子之心,我们才知道孔子的心里安的是天下,安的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愧为后世智达者所赞所称:万世师表。治世儒学兴,三纲失天下乱,若是夫不夫,妇不妇,父不父,子不子,一个家庭建设成问题,若是君不君,臣不臣,一个国家建设也成问题,纵观历史,三纲礼乐崩坏必是朝纲不振之乱世也。今国运昌盛,从儒学兴可见矣。身为炎黄子孙,沐浴在传统文化的光辉中,不学圣学儒学,愧对我们的老祖宗,且学圣学儒学,当领会圣人真心儒学真义,不是凭个人私心或感情好恶而臆逆武断其是非,若是数典忘祖,更是千古罪人也。孔子所创的儒学是公道的儒学,孔子也是为天下万世主持公道的孔子,孔子若不是凭公心公道而治学,其学恐早湮没于历史的垃圾堆里了,大浪淘沙,传统文化尤其儒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人们物欲熏心道德滑坡中突显其价值,由此也可窥:圣学儒学通古今于一心的大学问,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好学问真学问。 (林庆裘)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