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蔡襄千秋感赋
【发布日期:2012-03-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今年3月20日既是宋代仙游历史文化名人也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诞辰一千周年的纪念日。在这个被权威圣贤朱熹推崇为“芳名不朽,万古受知”的仙游先贤千秋祭奠中,我想不但兴化语系的莆仙人在为之恭伸奠献、高山仰止;想必神州大地乃至于海内外的书法爱好也同样超越时空,予以见贤思齐、深情缅怀!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宋仙游连江里(今枫亭镇)赤岭东宅人,少得县尉凌景阳慧眼识珠,擢入县学授业,长而于开封乡试考举,得中开封府解元,于天圣八年登进士第,年方十九。英宗时官居端明殿学士,谥忠惠。
蔡襄虽不是历史上莆仙人中官位最高爵位最显的达官,但他却是历史上莆仙人中之最为著名的千秋良臣,且是具有国际性知名度的乡贤。他既是政治家、植物学家,又是文学艺术家。他刚出仕不久,25岁时就敢对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排斥异已,打击范仲淹等四位刚正良臣的行为予以尖锐批判,并作《四贤一不肖》诗,宣扬良臣懿行,痛责奸佞罪行。在当时就为国内外有识之士所赏识。
他先后任过京官与州、府行政长官数十年,都能处处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于政治上极有建树。在发展地方经济,整治官吏与社会治安及移风易俗上都不遗余力,授惠于人民,流传于百代,是一个封建社会极为难得的良臣能吏。他的许多事迹,至今为仙游人所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
蔡襄的书法被推崇为当朝第一。仁宗曾题赠“君谟”二字赐他,蔡襄极感恩。但当仁宗请他写皇后父亲的碑文时,他则予以拒绝。并奏曰:“此乃待诏之职耳。”其不逾矩、不谄媚、不阿谀的清刚之气,千秋之后,犹令人肃然起敬,相比于明代张瑞图为魏忠贤书“生祠碑”,在人品上简直是天壤之别!试问历史上有几人能有像他“公私”分明,正气如斯?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年轻气盛,“初生牛犊不识虎”的幼稚使然。那么,英宗继位时,蔡襄已是历经宦海浮沉,阅尽人事沧桑的成熟政治家了。他却能一如既往地坚持正义,不避风险,针砭时弊,曾作《国论要目》一文,深刻阐述对时政之改革主张。虽被英宗视作异已,并被夺其三司使职,他也决不妥协。这岂是一时意气用事之举?其实这正是蔡襄一生最闪亮的政治侧面与人格光辉!
历史上,他在对福州地区的移风易俗所作的努力教化更是功不可没。北宋庆历四年,蔡襄知福州,他了解到在福州百姓患病不就医而向巫觋求治,多为蛊毒所害,便撰《圣惠方后序》,刊刻于碑,劝病者延医治疗,并采取措施,取缔巫觋。他还撰《福州五戒文》以戒除陋俗。蔡襄创制品质优良的贡茶“小龙团”;倡议官员发动民众从福州大义渡至泉州、漳州700余里的大道两旁栽植松树,荫庇道路,故民谣歌颂道:“夹道松,夹道松,问谁栽之,我蔡公:行人六月不知暑,千古万古摇清风”。
当年福州一带民间,举丧大办酒肉宴与山头斋筵,任众人恣食,常弄得贫民典卖田宅而破产。蔡襄了解此情时,尤为寝食不安。为此,蔡襄撰《戒山头斋筵》,禁止居丧设筵与山头斋会,违者治罪。后又作《教民十六事》一文,指导民众参与市场管理,告发、捉捕市场的诈骗者,禁止赌钱,提倡简办丧事等。经过一段宣传教育和究治责罚,终于使百姓一改千年陋俗,深为民众感恩戴德。(陈德铸)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