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徐学仕先生成功地出版一部民俗摄影集《到妈祖故里过年》,现在又出版了一部山水国画集《独步山水间》。前者以莆仙民俗为取材对象,用摄影的艺术手段展现地方民俗风情;后者则以国画手法描绘故乡风景。其实,作者何止描写家乡《独步山水间》画卷,他早已用速写的手法记录祖国山山水水,记述人生历程。他的一本本速写稿,已经写尽了神州的东西南北。他珍惜美好的时光,珍爱自己的专业,惜时如金,不时回眸往事——“当年的记忆已随沙溪河流向大海,此情此景令人感慨万千hellip;hellip;”他是位艺术虔诚者,文化的传播者,当人到而立之年,他却意识到“创作灵感消失殆尽,便拿着相机开始行走民间,在乡间乐趣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是的,他找到丰盈无限、情趣盎然的莆仙民俗,以摄影艺术的手段创作出属于他自己的艺术语言——妈祖故乡,亦即生他养他的莆阳大地。其间,那是他生写、创作的准备,兴许说是他国画创作提供给他丰富的素材、元素。斯乃是徐学仕与众不同的国画创作成果的个性经历——属于他自己绘画语言的特殊境遇之原本诠释。
画集极为清晰地记录徐学仕艺术创作道路的年龄与时代成比例的鲜明写照。几个年代的轮回,一个人从青年到中年的数字标识,印证了人的生命数轴的区间象征,用其作品为时间的延续,写尽了艺术家对人世间的理解、透视,以及情感的渲泄,成熟的演绎过程。这不仅在其国画作品中可以窥见其端倪,在其摄影作品里亦可以流露,尤其在他的创作题材,便是可见一斑。
徐学仕素以国画写意见长,他那成名之作《暮韵图》,浓墨重彩,勾勒出一幅山间人家,那浓郁的笔墨,重重的色彩,写出一个山里村庄的厚重人文气息,温馨又可爱的人间引发人爱恋不已。这个时期毕竟作者年华青春,拥有一股灼热的激情,在游历名山大川时,笔记了厚厚的五本速写簿。由于有青春的狂热力量和特别的视角,创作出来的《年轮》、《逢春》、《空间》等图景,蕴涵着年轻人的幻想与梦觉—把自己投以宁静博大的胸襟,去包容无限的空际。这似乎出于某种天真无邪的遐想。到九十年代,随着阅历的加深,脑子的成熟,智慧的提升,他的艺术《净土》便是一片沉重而深厚的大地空间。其把五彩斑斓的颜色浓缩成一片碧绿、墨绿,甚至是乌黑的,连溪流的水亦被染成一派绿,天空亦染成灰绿色。这,显然是人到中年的心境写意吧。其间,他又创作了《田园牧歌》、《田绿瓜熟鸭先知》、《绿园晓风》、《小桥牧歌》等,仍然以绿为主调色,以半工写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充溢着温馨与希望的家园,舒适宜居的绿色天地。作者着重看好乡间浓郁生态气象,紧紧抓住炎夏时令,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千里一碧的田间里还盛开着的黄花、白花hellip;hellip;那是稻谷将要开镰收割的丰收时刻,间或,白鹅、白鸭或白鸡偶然散落在田野上。远处山峦朦胧,雾气氤氲,好一派农家丰收年景,好一幅令人神往的乡间。《碧溪春晓》作品,画的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古树、田野及山峰等大组合秀丽田园风光图景。画作的美好之处在于云雾处理恰到好处,迷茫的云雾,缠绕在这广袤的大山坳里,一位农夫肩挑货物,正好过桥,一只小狗在前端引路,一幅春意盎然,充满希望的景图展现在读者面前,无不让人产生诗一般的激情,油然诵读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近年来,徐学仕的创作取向转至古镇古村的描写,因为他从小生长在水乡古镇涵江。作者在“后悟”中坦率地表露心迹,“我庆幸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是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客观体验,主观思考,在体验与思考中不断寻找自我”。是的,徐学仕的“自我”就是他以丰富灵活的笔墨,运用丰盈的笔法去挖掘绘画元素。他勇于“大胆尝试,运用设计构成,应用光影科技效果,一笔一画、一片一张hellip;hellip;”潜心去观察创作一幅幅艺术珍品。这种种属于他“自我”的绘画语言与图式——线条交错,纵有列,横有序的画面——凸现出吾莆古建筑文化基本元素:石头(卵石)房子、红砖房子、土垒房子等等。用手中的笔墨,去描绘莆仙乡土文化——山里人家,田园风光,荔林风景,海边景色。一句话,钟情于壶山兰水。 (郭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