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试谈抗元英雄陈文龙之母与“仲子” ——从《寄仲子》说起
【发布日期:2012-07-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于是,梦雷祖孙得以脱离牢笼辗转回归莆田。“归莆”则明确了籍贯,排除了异议。 这样,姓氏虽存异,但封赠“福国夫人”定格为莆籍一人,黄氏成为正统,消除歧义 。(此外,是否存在文龙公正妻林氏秦国夫人引起的错位和误判误读的可能?)本文分析的磨合成本最小,只需调整对一个人一个字的描述,偶尔出现的姓氏不慎记录随予订正:对比而言,一处出现个别文字失当比若干处出现相关缺失的可能性大得多!
最后,是仲子既在眼前,为何还“寄”诗作?对此,或许有各种见解。笔者认为,这是凛然面对人生的宣言,表达对精神传承的渴望,是郑重之举,书“寄”则为必要。况且,诗作内容非止专涉个人,也不能狭隘地理解专嘱一人,其普遍教育意义于是凸显。形诸文字则是完整阐明见解的载体。寄仲子,无疑既是寄望“小家”,更是寄望“大家”。形成诗作用意当亦在此。须知,在传家的问题上,历来见仁见智 。文龙公以其品格,不以财富传家,而是毁家纾国,倾尽家财 。诗书传家 。他传给后人的,是忠勇和气节!在当时沦为阶下囚的条件下,能赋诗传家是意外的“奢侈”收获 。诗言志 。抱必死信念,诗作铿锵励志,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向天地表赤心,留下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光焰与日月争辉,成为彰扬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
五、若干思考:慎切磋探察真相。
在此,提出二个问题供讨论参考。
1.“为收葬之”:应属模糊写法。《八闽通志》对文龙母的记述极为简略,全文如下:“《 八闽通志 》卷七十二《 人物?列女 》:《 福国夫人林氏 》陈文龙母也 。累封至福国夫人 。景炎中,文龙既被执北去,夫人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夫人曰:lsquo;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rsquo;亦死,众叹曰:lsquo;有斯母宜有是儿。rsquo;为收葬之 ”。作为被敬重的人物,这个结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马马虎虎讲得过去 。然而,在文龙公荣葬杭州之后,声名日隆 、环境优化的大趋势下,此前又对其母感慨“泣下”,而后对龙母葬于何处讲不清道不明,连某些人拿手的“传说”都没有,那就讲不过去了!所以,结论只能是:葬处甚至逝处不在福州!如是,梦雷携祖母归莆之说,是经吴源公考证认定,在《事述》排他性明确成文的、完全可靠 、唯一可信的。尔后归葬地在莆,与族谱记载一致。
2.为被张冠李戴的吴源公辩诬。吴源,字性传,《兴化府志》列入名臣传 。生卒年不详 。兴化府学教授 。明太祖官制改革期间,1380年被举荐进京任明太祖“四辅”官兼太子宾客 。后以老请归 。但又再次应诏进京,授“国子监司业,未几卒于官 。”《 莆阳名公事述 》乃吴公于1370年编撰郡志的人物传独立成书部分 。1377年(洪武丁巳十二月庚戌),吴公为玉湖陈氏族谱作《 序 》,这又成为吴公深知陈氏族情的有力旁证 。《 名公事述 》无疑是府学教授在修志中的扛鼎力作,明太祖称颂的“德行敦厚”的“耆儒”心血结晶,份量可想而知!可笑的是,有的人不知何故,将其包装成永乐(1418年)的长乐李骐榜进士!须知,据推算在1383年前后谢世的吴公,何以在三十多年后 、跨越到明第三代再复活进考场?那么,连谁都认不准,就在起劲地口诛笔伐,不是枉费心机了吗?
研究历史,不应该虚浮,更不该捏造!
以上仅以拙文就教于诸行家同仁。 (续完)(里人)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