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对大汉王朝的开创作出卓越贡献和盖世奇功,缘于他在下邳桥上遇见一位老者。老者让他下桥捡鞋并为其穿上,然后传授给他一本《太公兵法》。张良熟读以后,辅佐刘邦运筹帷幄统一天下。老者称“黄石公”,告诉张良十三年后,“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后来,张良随汉高祖来谷城,果然得到一块黄石,留候愿死后与黄石同葬。
古镇以“黄石”命名,气势自然不凡。位于黄石境内的谷城,因此也成为名胜,古时种满梅树,经腊月之时,遍地梅花盛开,和雪花交相辉映,形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谷城梅雪”。
“谷城岩穴似飞来,十里水光似镜开。夜雨松窗僧榻静,秋风柳岸钩船回。寻幽便扣兴云洞,乘兴还登呼月台。每到西湖吟咏处,令人偏忆故山梅。”南宋名相陈俊卿四子、城厢区阔口村人陈宓这一首清幽绝尘的《谷城雪海孤山情》,把黄石的谷城梅雪以及水乡美景描绘得令人神往不已。
我们这次慕名前来,游览了不少黄石的名胜古迹,亲临其境,不由得从心里发出赞叹:“梅妃故里人文薮!”来黄石,不能不去江东浦口宫,这里供奉着仪容端庄的梅妃塑像。刚下车时,高大宽敞的殿堂首先映入眼帘,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八根大石柱支撑着巨大的顶棚斗拱结构,神龛护拦镂空的木雕花卉、翎毛、树石无不显示出皇家后妃的气派!宫前有一些老人正悠闲地在乘凉聊天,顺着他们的指点,我们又来到浦口宫附近的梅亭,据说在皇宫时,皇上就为梅妃的居住处建造了一座梅亭,所以,在江东的水边,这座梅亭也非常具有文化气息。登上梅亭,极目远眺,黄石万亩良田和水乡美景尽收眼底。接着,我们又前往村边宁海桥附近,观看亭亭玉立着的高大、威仪、秀美的梅妃石雕像。不远处有块巨石,上面刻着“梅妃故里”四个大字。摄影家们忙着拍照,我们几个人就在海边的沙滩上,听着浪潮拍岸的声音,好像在听着那些遥远的传说hellip;hellip;
记得古人说过: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令人高洁的梅花的确使不少人喜爱,梅妃更是以梅为魂的一代奇女子。自喻为东晋才女谢道韫的她也的确是福建第一位女诗人,才貌双全,能歌善舞,擅长吹白玉笛,由她编导出来的“惊鸿舞”真可谓“惊鸿一瞥”,曾经艺压后宫三千粉黛,艳惊唐明皇和当朝王公大臣们。
盛唐时期,出了这么个妙人儿,当然是黄石乃至于莆田的骄傲。“莆仙戏”的前身,便是由江采苹父亲江仲逊从皇宫中带回到梨园弟子衍生出来的。莆田民居建筑,类似于宫殿飞檐翘角的造型特色,相传也是由唐玄宗御笔亲批的。然而,红颜薄命,为家乡带来恩泽的江采苹,一生命运多舛。先是唐玄宗移情于杨玉环,她被贬到上阳宫,怀着凄冷的心绪写下《楼东赋》。长日寂寥时,收到玄宗派人送来的外国进贡的一斛珍珠,遂写出感伤的《一斛珠》诗:“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并托人把诗和珍珠一起退还玄宗。唐玄宗见诗,顿念旧情,派人谱曲此诗。安史之乱时,她面对叛军守节不屈。等到唐军平叛后回京,在梅树下找到了她的尸体。那位风流天子不胜悲痛。但无论怎样忏悔怎样掩面而泣,再也唤不会那一缕梅魂啊。她的《楼东赋》被收入《全唐文》卷98,《一斛珠》被收入《全唐诗》卷5,后来被译为外文,传到海外。(未完待续) (陈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