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前吟诵的《垓下歌》,那种时过境迁、英雄末路的无奈跃然纸上,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作为反秦义军的领袖,项羽可谓卓越超群,气势如虹,称之为秦末第一条好汉也不为过。当他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坑杀秦军降卒数十万人,那气焰是何等嚣张,天下豪杰莫不唯项羽马首是瞻。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也,斜刺里杀出的刘邦,以及他的汉军集团,眼看着一天天壮大起来。到最后项羽被汉军逼得走投无路,只能在乌江边自刎,连自己的爱妃虞姬也保护不了。作为一个政治上失败的男人,项羽可谓昙花一现,成为历史上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典型。
你看刘邦衣锦还乡过沛县是多么风光。在宴请家乡父老时,他豪情满怀,禁不住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把自己成者为王的心态抒发得淋漓尽致。电影《让子弹飞》中,葛优扮演的县长准备走马上任,在火车上一边吃着火锅,一边也是吟诵着这句“大风起兮云飞扬”,结果却成了麻匪的阶下囚。可见但凡有点小成就者,都喜欢把自己当刘邦看待了。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在楚汉相争中,项羽有多次机会可以除掉刘邦,比如那场惊心动魄的鸿门宴,至今让人扼腕长叹。如果项羽拿出坑杀秦军的霸气,一举铲除刘邦的势力是完全可以的,然而项羽心软了。对于刘邦这样难缠的对手,项羽始终是妇人之仁。
项羽自刎前,也是有机会的。只要渡过乌江,振臂一呼,马上就可以聚集部下,重新卷土再来,然而项羽拒绝了。他说自己羞于见江东父老,跟着自己出来闯天下的子弟兵,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反而一个个成了战死沙场的冤魂。宋代词人李清照这样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应该是对项羽的极高评价了,秦末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连年战争,人心思定。项羽以自刎终结了楚汉相争,让刘邦赢得了中国的统一,减轻了人民的痛苦,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壮烈,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勇于承担的英雄。
其实项羽还有很多选择,渡过乌江后不一定就要卷土重来,可以像明初的建文帝一样,隐姓埋名,逃到刘邦控制不到的地方去,和虞姬终老一生。这也是可行的,惹不起我躲得起,我不和你争总行吧。可惜项羽毕竟是项羽,他这样的铮铮硬汉,不肯苟且偷生,不愿毁了自己的名节,就只有任那一腔热血化作司马迁《史记》中的《项羽本纪》了。
说来项羽并不寂寞,若干年来,在中华的文化基因中,处处可以找到项羽的影子。中国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琵琶曲《十面埋伏》,成语中的“垓下之围、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戏曲中的《霸王别姬》,都在诉说着项羽的故事,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硬汉,一个让后人热血沸腾的英雄。 (忠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