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两代,曾涌现出许多彪炳青史的清官廉吏,他们律己爱民,铁面无私,深受百姓拥戴。流传下来的许多“拒礼”诗就是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真实写照。
明代吴讷刚直公正、廉洁自持,曾任监察御史。一次他奉朝廷之命巡视贵州,考察完吏治返京途中,地方土司派人追至夔州以黄金百两相送,央求他回去后在皇帝面前多多美言。吴讷拒不受礼,在礼盒上写诗道:“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来人无奈,只好携金失望返回。这首诗既是自警、自律、自省,又是对行贿人的善意奉劝,说明自古以来行贿受贿天理难容。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秋闱考试,有个考生深夜拜见送来一包黄金,请他关照,李汰愤然拒绝。第二天,考生们发现科场门上高悬一幅大匾,上面是李汰题写的一首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诗中说,贪污受贿之事,做得再隐秘,也有“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明代吴让曾任临桂知县和庆远知府,为政清廉,声名颇佳。一官员为谋升迁,以金银财宝相送,吴让拒收,并写诗一首令送礼者带回:“贪泉爽酌吾何敢,暮夜怀金岂不知?寄语丹州贤太守,原封回赠莫相疑。”诗中引用了后汉时杨震赴任东莱太守,途经昌邑,昌邑令王密深夜怀金十斤惠赠杨震,杨震坚辞不受的典故,拒贿理直气壮、天地可鉴。
明代况钟任苏州知府时,平反冤狱,扬善惩恶,关心民间疾苦,被称为“况青天”。 他在赴京城考绩时,百姓们纷纷赶来为他饯行。当时地方官吏进京朝见,都会带足搜刮来的珍宝和名产,遍送京城势宦权贵。况钟写了《拒礼诗》以明心志:“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只备了简单的行囊,泪别百姓轻装北上。
清代雍正年间,有位叫叶存仁的廉吏,任地方官三十余载,毫不苟取、一尘不染。他告老还乡时,僚属多人前来相送,但送行的船只迟迟不发。等到夜静更深时,驶来一叶小舟,装满了僚属们赠送的礼物。这是僚属们的特意安排,恐白天装运礼物被人发现,有损叶存仁的清名,故意夜里装船开船避人耳目。叶存仁明白事情原委后,很不高兴,挥笔写就一首拒礼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 诗句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叶存仁把礼物退回后,轻舟简从,飘然而去。 (张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