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古人趣咏杨柳诗
【发布日期:2012-12-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杨柳是我国最重要的行道树与风景树,但杨柳在我国历史文化里,更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则是它象征了青春,也是春心,所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汉、唐时,街旁溪畔多是遍植杨柳。在我国南方所谓鱼米之乡,大都是卑湿低沉之处,杨柳的不可或缺,更已为人所共知,尤其风景秀丽之区种植更多,如西湖四围垂柳,数里遍是,每当阵风吹过,便能激起“柳浪”,又如名城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及其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也是多柳之处,均能使游赏的人流连忘返。
唐人小说中有一篇《章台柳传》,叙述一位名士韩翃与章台妓女柳氏的故事,最为后人所称慕;柳氏先为名妓,后归于韩,嗣又被番将沙叱利霸占,惟终仗侠士许俊之力,得以破镜重圆。而在离别期间韩柳以诗酬答,韩寄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答曰:“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古时,送客每每折柳以为赠别,寓相思之意,据《三辅黄图》记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王维《送元二使西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麈,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忆秦娥》词亦云:“年年柳色,坝陵伤别。”
每逢清明,柳条更是佳节的象征,中国《风俗考》上说:“寒食清明,人家插柳满詹,青青可爱,男女亦咸之。”此俗始于唐,《岁时记》云:“唐朝于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顺阳气也。”又《酉阳杂俎》云:“唐中宗三月三日赐侍臣细柳圈,带之可免万毒。”盖本为取榆柳之火,或戴柳以免毒,后则并为一事,只于清明举行。《岁时记》又云:“五代时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梦梁录》亦云:“清明日家家以柳条插门上”,所以习俗相传,就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谚,又云:“清明不戴柳,生下无娘舅。”甚至于说:“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之句,这就可见古人重视清明插柳的习俗。
国画家画到杨柳时,总爱画上几只黄莺、蝉或燕以为点缀,因为黄莺、蝉及燕子都是喜欢飞栖于柳树,所以古诗有“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和“植柳可以邀蝉”及“绿柳夏依依,差池元鸟飞”之句。
古人咏杨柳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白居易的《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如周邦彦的《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又如朱淑贞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试想这情景是如何的鲜美?气氛是如何典雅?像这种情致,是够使人憧憬的。(渝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