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关于文化,有人说,文化是一种习俗。有人说,文化是一种追求。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精神,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
在作家余秋雨看来,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关于这个定义,余秋雨是这样解释的: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但也有责任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
在中国,自觉地把文化看成集体人格的是鲁迅。他把中国人的集体人格称为“国民性”。他的作品《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作品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探索。
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因此,发展文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歌德曾说:“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了一条条界限,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
爱和善良超越一切,又能把一切激活。没有爱和善良,即便是勇敢的理想,也是可怕的;即便是巨大的成功,也是自私的。相反以爱和善良为目标,那么,文化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全都会因为这个隐藏的光源,而晶莹剔透。
中国儒家讲:“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止于至善”。它们都把爱和善良看成是最高德行,最后原则。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多次说:“对于人类的最终善良原则和道德原则,不可讨论,也不必讨论。它们就像星座一样高耀头顶,毋庸置疑,必须绝对服从。”
雨果又补充一句:“善良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太阳。”
关于中国文化,余秋雨说,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中国文化的特性可归结为三个道:一是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二是在人格模式上,建立了“君子之道”;三是在行为模式上,建立了“中庸之道”。这三个“道”,社会模式、人格模式、行为模式齐全,而且组合严整,构成了一种大文化的“三足鼎立”。这尊文化之鼎,既是中国人精神凝聚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在世界上的重大建树。(杨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