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这个词深入人心,每到春运时节,套用宋丹丹一句话说,那场面简直就是红旗招展,人山人海hellip;hellip;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年的概念,认为过年就要人团圆,不回去看看就是不孝,那么,有人就要问了,古代人的思想中孝道更强,交通更不便利,那么古代春运是怎么弄的呢?
古代交通不便,那时人口流动的数量也并不大,人口要比现在少得多,这些客观原因就造成了古代春运压力要比现在小,但不能说没有,需要长途回家的人,也是叫苦连天,有时候,因为国家运输能力有限,根本回不了家。
隋代诗人薛道衡有一首挺有名的诗,叫《人日思归》。诗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是河东汾阴人,他当时从北方来到南方。人日是正月初七,这说明薛道衡并未能及时赶回去与家人团聚,而是在外过年的。看看南方欢快的节日气氛,自己却独在异乡,所以诗中流露出了他心中无限的惆怅和思乡之情,从侧面说明了古代春运“回家难”之现象。
其实,春运“回家难”的背后实是“行路难”,解决春运矛盾,根本上是要解决交通问题。因此,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修建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春运将很便捷,那时候陆路交通在古代春运中占有主导地位,随着后期造船技术的日益成熟,水上交通便成了江南和沿河海地区旅客出行的主要方式,这一方式直到近几十年,才退出春运客流市场。
影响春运效率的,除了路况以外,还有运输工具。中国不只是最早修筑高速公路和使用轨道交通的国家,还发明了各种运输工具,如坐畜力车、骑马、轿子和船,选择的多样性,缓解了交通的压力。
票价也是全国统一,为保证节日运输,中国古代有官办、商办、民营三类交通体系,但不论是哪一种都是要收费的。春运期间,客运和物流费用会比平时贵一些,但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如在唐代,商业运输便有一个全国统一价,并设有最高和最低限价,连里程速度都有详细的规定。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能看出来,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罢,春运都不好弄,现在又要到一年一度的春节了,春运将很快摆在我们的面前,无论多么着急,也一定要调整好心情,做到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春运。 (任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