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独具风采的传统节日。这一夜,人们除了吃元宵,还赏月观灯,猜谜打趣,舞龙舞狮,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趣闻逸事。
成语“破镜重圆”的故事,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隋代元宵节的热闹盛况。陈后主有一妹,她才貌双全,被封为乐昌公主,嫁给太子舍人徐德言为妻。徐担心陈为隋所灭,夫妻离散无以相见,便与乐昌公主商定,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街市,互相寻访。不久,陈果为隋所灭,乐昌公主落入大将杨素之手,颇受宠爱。然而,乐昌公主日夜思念丈夫,正月十五,派人以卖镜为名寻夫于市,为千里寻妻来到京城的徐所见,两块镜子合在一起后破镜重圆,最后夫妻终得团聚。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给皇帝脸上贴金,粉饰太平,于是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田登的知州,不许别人提他的名讳,因为“灯”与“登”谐音,全州人只好称灯为火。过元宵节放灯时,衙吏避其名讳不敢写放灯,便告之于众:“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便把“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作为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专横的统治者可以为所欲为,却不许百姓有一点自由。
朱元璋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为了一条画谜,朱元璋竟下如此毒手,早已把“与民同乐”的外衣撕得一干二净了。
袁世凯当皇帝时,曾对元宵两易其名。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世凯感到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全国,庆贺元宵节,民间吃“元宵”改为吃“汤圆”。转而一想,“汤圆”——“汤袁”,不成了“汤煮袁世凯”吗?于是再次下旨,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总统,洪宪年,“元宵”改名称“汤圆”;明年元宵后,谁还叫“汤团”。失道者寡助,袁世凯只当了81天短命皇帝,就真的“袁消”了。后来有人就此事作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高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