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璞,字德温,号雾居子,系黄氏入莆始祖桂州刺史黄岸五世孙,是莆田乃至福建历史上第一位学者。他从小能静心苦坐,像苦行僧一样读书,积累知识。“少时喜诗,著名于时”,经过苦读,博通经史。唐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官尚衣监主簿。乾宁初(894年),升任崇文阁校书郎致仕。黄璞乐善好施,平日周济邻里贫苦士民200多家。舍田租500石,地50亩建上生寺;后又舍埭田275亩给寺僧。他居官勤政,为人公正,平息群众纷争,为民伸冤理枉。在家28年中,境内“无冤民”。黄璞卒后,葬在国欢寺后。据史载,黄璞著有《雾居子集》和《闽川名士传》,《闽川名士传序》搜集自唐中宗(705年)以后福建名人54人事迹写成本书,是福建省最早的一部人物志。
黄璞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黄巷,人称古文化村。黄巷村有条古街,蜿蜒曲折,长约一华里,清一色的青石板路面,是古代福州至兴化府的古驿道。我小时候上学,就是沿着这条古石板道去学校的,那时古驿道两旁依稀可见唐代的石狮,明代的石碑,千年的古井,斑驳的大门楼,还有唐砖宋瓦,明碣清匾,你仿佛穿过一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时光隧道,经过一千多年饱经风霜的历史变迁。可惜这条古驿道十几年前被改为水泥路,成为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如今,这些地方经过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补救和挖掘,复原了一些古风古韵,宛如给我们保留一些兴化人勤苦精明的陈年老照片,一部再现古兴化历史和风情的斑斓诗篇。在这里,我们能够刻骨铭心地领略到黄巷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闻名遐迩的黄璞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古石板道旁,该故居虽历经千年还风采依旧,因为这个家族在黄璞自唐大顺二年中进士后,持续若干代,一直在科举路上凯歌高奏,名儒、名人辈出。莆田黄氏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重要历史人物,如唐代有“文章初祖”的黄滔,宋代有状元黄公度、丞相黄镛,明代有方志学家黄仲昭、良臣黄巩,清末有发动农民起义的黄濂、参加辛亥革命的黄纪星,近代有闽中游击队司令黄国璋、著名农学家黄震等。还有两位全国著名的得道高僧妙应祖师和本寂禅师。
迈过古色古香的“五斤砖”铺就的埕头,踏上青石台阶,只见故居大门两旁有一对明代抱石,俗称“门当”,上刻有雕工精巧的“猊貅”图案。两边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隽永,石色发黄,应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踏进故居,只见故居上下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各具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节,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它虽历经千年,但上面的雕刻依旧精美。故居厅堂里存放的钟鼎礼器,代表黄家人遵循儒学仕途的人生理想。到了宋代,黄璞后裔把建于唐代的故居进行重修。重修后的黄璞故居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故居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在左、右横跨古驿道边,有两道牌坊,富有古意,为这条古官道增色生辉。
在黄璞故居大门前的一对石柱上,镌刻一副对联,上书“一门五学士、三代四傅师”,讲的就是黄璞在唐乾宁初升任崇文阁校书郎后,他的8个儿子中的次子仁渥,官教读太子正字;三子仁滔,官御史中丞;四子仁藻,官著作郎;七子仁渭,著作郎授馆职。四人与父同任馆职,世称“一门五学士”。他的8个儿子皆在朝为官,故有“八条玉带八支黄”之称。第五子仁泽是中华黄姓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
据史料记载,唐禧宗乾符五年(878年)八月,黄巢率义兵夜过黄璞家门时,知是大儒,为其赫赫声名所感,命令部下“以儒者之家,不得惊动,灭炬而过。”一个令整个盛唐以及福建地动山摇的黄姓人,为了另一个住在这里的姓黄的人毕恭毕敬地灭炬,黄巷一下子就多出几分神秘莫测的东西来了。
1987年6月,黄璞故居被列为涵江区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6月,黄璞故居被列为莆田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由黄璞裔孙倡议重新修葺,使古居面貌焕然一新。省老领导黄文麟也特地为黄璞故居题写了匾额。
黄巷人才辈出的原因,据当地人说,是因为黄巷山山势绕着黄璞故居呈人字形叉开,活像一册被翻开的书本,所以,这里的子弟格外善于读书。这种说法蕴含着住在这里的黄巷人,时时刻刻被这个世代书香之家的特有气息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所熏陶着。 (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