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城、旧街的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当现代化的快车急速奔驰着呼啸而过时,一些古迹遗址很难再见到了,令人扼腕。
据报载,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苏州古城,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框架和格局,昔日姑苏的“水陆棋盘”风采依然。14.2平方公里的古城里,生活着近22万人,没有被现代化吞噬的苏州古城,无疑是发展经济与古城保护最好的例证。
相比之下,许多城市的古城、旧街的命运可就没这么好了,要么被现代建筑包裹着,如一叶叶小舟般在风雨中飘摇;要么面目全非,半截残墙,几处亭台,在高楼大厦映衬下,毫不起眼。这些或残或缺的古城、旧街散落在城市中,已经不复整体风貌,显得局促而又另类,凄凉而又令人心酸。
对于有着上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城、旧城,它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建筑风格、城市特征的显形价值,还有其内在蕴藏着的历史、文化、社会以及可供现代发展的诸多传播价值。通过对古城、旧街的研究,能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年那些人的生存状况、思想状况,进而可以看出时代变迁中的历史人文风貌及发展轨迹。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城、旧街不是简单的几间屋子、几条街道那么简单,而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这样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古城、旧街本身的价值。
社会需要发展,城市的面貌需要通过一幢幢高楼大厦来装点,但谁又能说这些古城、旧街所蕴藏着遗古之风不是城市发展的点缀与风景线?
在这个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古城、旧街持什么样的态度与立场,彰显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与胸怀,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对历史怀有怎样的一种情愫。一座看似破落的古城、一条业已落寞的旧街,它们的存与留却影响着文化的构建与传承。对历史、古迹怀一份虔诚与敬畏之心,在崇尚文明,追寻物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始终拥有一份清明的理性及精神力量。 (曹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