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诗经》中的农作物
【发布日期:2013-04-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在《诗经·国风》中的160篇诗作中,有52篇是直接描写爱情的,爱情孕育在远古时代人们的劳作中,在其耕种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于是,《诗经》中的爱情就有了农业的耕种气息。
一.爱情诗内容中的农业文明迹象——自然物
《诗经》中描写的植物有150多种,由于《诗经》的历史地位,《诗经》中植物研究活动异常活跃。上世纪初叶胡朴安的《诗经学》一书称这方面的研究为《诗经》植物学。可见其重要地位,而爱情诗中的植物则另有一番色彩。
1、《诗经》爱情诗以农作物来传情、达情现象。
男女相遇,相爱并赠物达情这种风俗至今仍很流行。《诗经》爱情诗中的这种赠物达情之俗应该是其渊源。所不同的是《诗经》爱情诗中的“物”多为自然中的农作物。虽是普通,但这些朴素的农作物成为双方爱情的象征。如《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投我以木桃”、“投我以木李”。“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极其普通的自然之物,但是却代表了赠送者的淳朴而永恒的爱意。
溱与三有,方涣涣创。士与女,方乘兮。女曰欢呼?士曰既且,且往欢乎?三直之外,洵纡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溱与三有,浏其请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欢乎?士曰既且,且往放呼?三有之外,洵纡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
这首诗写男女青年在河边嬉戏游春。可以想象,在大地回春之时,和风煦煦,万物滋生,释放于自然界中的爱情轻松、快乐,同时赠物芍药以表达爱意。这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培养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跃然纸上。
2、农作物在《诗经》中的象征意象。
原始时代,人们处于蒙昧状态,他们无法解释与他们相区别的世间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对自身之外的自然万物便产生了困惑和神秘感,在这种情况下,便形成了远古人们所特有的泛灵论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点,他们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万物的世界应该和人的世界是相似的,具有同样的社会状态和精神心理。人们热爱和崇拜自然,给自然界中的农作物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在《诗经》爱情诗中大量比兴手法的运用。如:
山有扶苏,阴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阴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中有很多比兴手法,它有两种情况:一是借句起兴,兴句与正文没有多少意义关联。如《小雅·采菽》。二是借物起兴,因景生情。这种比兴手法在《诗经》中使用最为普遍,上面所引《山有扶苏》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形的。文中用山上的扶苏、乔松等大树木象征男子,而以湿地的荷花、游龙等花草比喻女性。这种象征是对自身的肯定,更是对自然物的热爱和肯定,这种比兴手法在《诗经》爱情诗中甚为多见。如《小雅·阴桑》和《唐风·有枤之杜》。前者由桑树的树干柔美和叶子茂盛柔润而充分显示出自己因恋人到来而精神焕发欣喜万分的情态。后者则以杜梨树果实多酸涩的特征和它孤独生长的情状,写出自己只身一人苦涩悲伤之貌,这种比兴是平时对美的事物认识积累下的产物,诗人即目所见的自然与之朝夕相处,久而久之便融入自然之中,自然与人似有同感,似有同命运,似有相同的意识活动。因此《诗经》中的借物起兴的诗句并非单单我们前面所指的领域中古老的中国文化心理象征,这种将自然现象与自然人物与人的活动紧密联系,充分体现出“天人合一”之说。
二.农业文明孕育出的《诗经》爱情诗的风格
《诗经》产生的年代是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爱情仍然是人类本性中最自然的部分,是生命中最动听的弦音。他们向往爱情,追求爱情,为爱情而喜而忧,表现自我最真实和真诚的状态。《诗经》中对男女间的爱慕、追求、幽会、相思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在诸多的爱情诗中,热情和大胆地赞美爱情美好与欢乐的内容更是随处可见。我们从下面这首《召南·有摽梅》中便可窥见一二:
探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
擦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
揉有梅,倾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
梅子一天天从树上掉下来,象征着阳光荏苒,岁月流逝。当年的豆蔻花季已不复在,单身的大龄姑娘越来越着急,她急切向男士们发出求偶呼唤:“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毛传》曰:“今,急辞也。”意谓姑娘不愿再拖延,巴不得现在就有人向她求婚。已往还“迨其吉兮”要求男士在吉日良辰求婚,现在只要两人情投意合,顾不得其它条件了,这种求偶的主动与直白实在让我们大为惊叹。因此可见《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自由的、活泼的、率直的,这种对自我情感的正视是自我意识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观念正是远古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爱情永恒不变,只是它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存在状态不同,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孕育在早期农业文明中的爱情赞歌,是真诚的、纯洁的、美好的,是人类爱情诗歌的明珠。 (范爱萍)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