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孝道”小议
【发布日期:2013-11-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孝”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是这样说的:“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古人还曾出过关于“孝”的专著《孝经》,《孝经》中引用孔子的话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清人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有一段非常经典的话:“百善孝为先”。他认为:“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也就是说一个恪守孝道的人,一般不会去做其它的坏事,因此,在诸般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
古人讲究孝道,也推崇孝子。历久不衰、妇孺皆知的《二十四孝图》,介绍了历史上许多孝子的生动故事,尽管里面有一些神话色彩,但它传递的孝道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从莆田走向世界、由老百姓自己托举起来的一尊女神——妈祖也是一个孝女。《天妃显圣录》载有“伏机救亲”的传说,叙述妈祖伏在织布机上拯救遭遇海难的父兄的情节,表现的就是妈祖的孝心。清光绪年间的《天后圣母幽明普度真经》中提到“子臣弟友、忠孝节义”思想。文中有“为子尽孝,为弟尽悌,行动天地,德通神明,善之至也”,认为只有孝敬双亲,尊敬长辈,爱老扶幼、矜孤恤寡,谦良恭让,才算达到道德的标准。
中国现代的许多名人也是讲究孝道的。毛泽东十分孝敬他的母亲,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病逝,他从长沙急忙奔丧回家,但母亲已入殓两天了。毛泽东守灵7天,席地而坐,写下了情真意切的《祭母文》。1959年他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在故居父母遗照前肃立凝视。第二天清晨,他又登上了故居对面的楠竹圫。来到父母墓前,鞠躬、伫立,孝敬之情尽在不言之中。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他对父母也是孝敬有加。24岁那年,他在日本接到母亲有病速回的信,便奉命回国。在北京任职时,他把母亲接去。他常亲自送母亲去医院看病并为母亲取药。母亲爱看才子佳人小说,他便从书肆买来供母亲看。
孝道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道理上谁都知道,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莆田民间有个俗语“道理识lsquo;透透rsquo;,孝顺做不到”,既带有一些调侃的成分,又反映了某种事实。因为,“孝”行,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必须持之以恒,处处留心,若是缺乏恒心,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这就是它的难处。然而,一般情况下它无需你去惊天动地、舍死忘生,你又确实没理由说你做不到,这又是它的易作处。你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可体现出你的孝心,只要你有此真心。
“孝”是爱心的基石。不能想象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会去爱他人、爱社会、爱国家。人皆有父母,人也大都要为人父母。只要大家一道唤醒那本属天性的孝心,并细心呵护它,一道重构那新型的孝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就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陈天宇)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