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上岛刚好也是生产紫菜的季节。我们亲眼目睹了采摘紫菜的全过程。秋天,海上几乎是24小时全天候8至9级的风浪,有时候甚至上升到10级以上,海上作业可想而知十分艰难困苦。据渔民讲,紫菜一般靠风大的地方长势较旺,质量较高,正如人们常说的“百炼成钢”。而长到一个月以后,为了确保质量,需要每隔两至三天在天气好(至少不下雨)的情况下用漂浮物(泡沫、海绵之类)将紫菜架垫起晒它两至三个小时后再放回海里。据说这种做法收成的紫菜质量高,口感好。但也不能长晒,如果长晒,营养不足,也会影响紫菜的数量和质量。看来绝大多数植物都需要阳光雨露。我们在大白天看到渔妇们驾着船,把一扇扇紫菜床用起落架架起悬空,让阳光晒足后再放回海里。这道工序还好办一些。但收成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为了采摘和抢时间晒干(紫菜采摘与海带一样,遇雨水会腐烂,所以需要当天晒干),渔民们每天要凌晨1至2点就起床,披星戴月地架船到海上采摘,而且紫菜的韧性比较强,需要先用指甲掐断紫菜根后才能取下,一些渔民的指甲因此而脱落、疼痛。“十指连心啊!”而现在虽然发明了紫菜收割机,但因其像打草机一样,容易将紫菜打成粉末状而被海风吹走,这样就影响了紫菜的质量和口感。还有一个是用烘干机烘干比自然晒干的质量要差,而且口感也不好。看来,养殖好的紫菜非常讲究科学,要顺其自然,手工做法,实非易事,难怪筶杯村的紫菜质量上乘,口感优良。要是不了解紫菜的养殖工序和制作过程,还真体会不到吃一口紫菜犹如吃一口饭一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呀。
我们站在东筶杯岛山上环视四周的海面,看到靠北侧的两处沃口与山上架设起两条高空索道,运用滑轮滚动原理进行空中材料运输,既减轻了劳力,又节省了费用,深深地被海岛渔民的聪明才智所折服。晚上住在岛上,周围尽是海水和海浪声,风“呜——呜——呜”地叫着,海浪“哗啦——哗啦——哗啦”地作响,犹如住在繁华市区的道路旁,不停地听到车水马龙穿梭而行的轰鸣声,从不习惯到习惯,有时候做梦都会听到海风“呜——呜”和海水“哗啦——哗啦”的声音,把人引到了甜美的睡梦中,就像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在睡梦中轻轻地哼着——《军港之夜》。
今年以来,筶杯村抢抓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修复了挡风墙,建起了防浪堤,铺设了水泥路,完善了校教室和宿舍,改建了村部、敬老院和戏台,修建了垃圾处理场、盘山路,建起了焚烧炉等。如果将来再把东西两筶杯岛连接起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再加上饮用水资源的逐步缓解,岛上渔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越过越甜美。 (施金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