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象溪阻隔了过埔自然村与外界的联系,为了通行,村民们利用村里的大杉木建造了一座木拱廊桥。当年建桥的村民也许没有想到,他们的无心之举,竟造就了160多年后的一个“唯一”。莆田文物部门称,这是目前为止在莆田发现的唯一一座廊桥。
在仙游县菜溪乡溪边村,远看悬跨在象溪上的廊桥,犹如一串列车,近看廊桥,有走进历史的感觉。据了解,该桥的南端与古驿道相连,古驿道曾是当地与外界交通、贸易、文化交流的唯一通道,在古时候,就有“北京南京不如后岭下溪边”的说法。原本这里并没有桥,往来交通不便,村民们曾经搭建了一座简易的木板桥,但过桥时,村民们总感觉摇摇晃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建一座牢固的通行桥成了溪两岸村民共同的愿望。由于溪边村地处深山,缺乏石料,村民们就地取材,利用种植的大杉木在清道光二十八年,建造了一座木拱桥。正因为木拱桥来之不易,在建桥时,村民们修了桥顶,以保护桥梁,同时在桥面两旁搭建了宽而平的长凳,供行人休息,提供遮风避雨之处,让木拱桥更具有使用性。这座廊桥建成后,发挥着重要的通行作用,成为通往钟山、榜头、石苍、永泰、福州的主要交通要道,尤其成为溪对岸的过埔自然村出村的唯一通道。正因为是座生命桥,长期以来,村民们特别爱护,常年进行维护。
廊桥也称为虹桥或蜈蚣桥,品类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其中木拱廊桥是我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显示了我国古桥梁技术领先世界的卓越成就。廊桥常见于闽西北地区,莆田地区桥种类一般以石桥为主,能发现木拱廊桥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据介绍,这是座南北走向,单孔井字型圆木叠涩伸臂廊桥。桥长31米,宽4.8米,单孔跨度22米。桥身面阔4间,进深7檩,7架梁抬梁式。在设计上,独具匠心,桥基以120块青石纵向垒砌而成,间隙繁密。六根杆件,纵向四根、横向两根,纵横交错,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压产生的摩擦力,构件之间越压越紧,由基本组合单元构成的整体拱形结构,简单而奇妙。桥面平坦匀称,在中间向两侧呈三角对称平铺。60根杉木柱支撑屋檐,以铆钉相连,错落有致。桥顶为悬山顶结构,叉分成四个翘角,再用多层飞檐层层覆盖。一般来说,莆田人建桥,有桥便有亭,这座廊桥集亭、台、楼、阁等建筑为一体,还兼具使用性和艺术性,实属难得。
廊桥虽然得到村民们的保护,但经长年累月的踏行,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还有拖拉机在桥上通行,导致桥面出现凹凸不平。长期的风吹日晒也使桥身铆钉锈迹斑斑。夏季的暴雨也冲走了桥底两侧的部分石基,此外,屋顶的部分瓦片也已经破裂。目前,村民们正打算集资再次修葺廊桥。届时,将邀请文物部门专家前来指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廊桥进行加固维修。这座经历百年风雨的廊桥以它雄健的身躯,承载着两岸的交通和商贸的往来,立下汗马功劳,如今村里已经在附近修建了一座石桥,以减轻廊桥的通行压力。村里人希望能把廊桥建设成一个旅游景点,让廊桥古为今用继续造福人民。(燕子)